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太让人高兴了!”

昨天晚上,编完最后一期短视频《继白衣天使为武汉拼过命,全国各地开始为武汉拼单》后,站在窗口,远望武汉的方向,路梦蝶长长地出了口气。不知不觉间,她的眼眶湿润了。此时,距离武汉“解封”还剩下几个小时。

在疫情突发的庚子之春,作为一名记者的她坚持每天与同事奔波在采访一线,报道河南抗击疫情的典型事迹的同时,晚上不顾疲惫抽时间与家人联系,制作疫情下武汉生活的短片,发送给关心、支持武汉的朋友们。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路梦蝶(左)和同事王富晓在一线

从2月9日开始,这一做就是一个多月时间,做出短片50余部,最高单片点击量达到1.9亿人次。今天,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路梦蝶是武汉长大的姑娘,而她母亲是河南汝州人。因此,从小时候,“老家河南”的印象就刻在她的骨子里。当大学毕业时,面对多种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住河南,成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河南法制报的一名记者。

路梦蝶工作的部门是河南法制报新媒体中心,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成立仅仅一年时间,打造的媒体号粉丝就突破了600万,并且他们的作品先后获得全国政法新闻奖、全国三微大赛优秀奖、河南人大好新闻奖……

“人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恰好就是你的工作。”在这样的团队里,不知不觉间,昔日的漂亮女孩儿就成了“女汉子”。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准妈妈的她仍然冲在一线

在新媒体产品的生态链上,直播作品是皇冠上的珍珠。最为河南法制报新成立的部门,想摘取这颗皇冠上的明珠,他们的付出要比电视媒体更多,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

2018年夏,是河南法制报新媒体中心“法直播”团队第一次出征,已经是准妈妈的她主动请缨前往许昌,和团队成员一起直播抓“老赖”。

在那个炎热的夏天,她跟着许昌中院的干警奔赴一个又一个现场,采访执行法官,狂追逃跑的“老赖”,听取群众的呼声……

一场直播下来,直播平台网友点击量200多万人次,在许昌市中心广场上,人民第一次看到了“直播”这种新闻传播方式,也让河南法制报的品牌栏目“法直播”留住了人们的记忆中。

从2018年开始,一年多时间,路梦蝶和团队成员平均每天以3-5条的直播频次,用鲜活真实的画面,不断向网友传递大家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他们的直播作品20余次杀入全国媒体直播排行榜前10名,常常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比肩。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媒体直播排行榜

如果把直播作品比作传媒中的重型武器,那么短视频则是新媒体产品中的利刃,可以在纷繁物质的各类信息中杀出一天道路,把温暖和美好传递给网友。

2019年,她承担了报社和一家平台的短视频UGC合作项目。为做好这个项目,她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查找资料,研究选题,就连晚上睡觉前还要到网上转转,看看有没有漏掉的合适内容。

在项目合作期间,她平均以每天3条的原创作品,在平台所有合作单位中牢牢占据榜首。该项目最终获得河南法制报“总编辑奖”。

凭着对工作的爱,对河南的情,路梦蝶和团队成员一起,在一年时间就打造出了粉丝600W+的新媒体平台,《传媒观察》《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法治新闻传播》等报刊对该团队如何在纸媒唱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弯道超车”进行了探讨。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工作中的路梦蝶

2020年春节,当忙碌了一年的路梦蝶准备带着孩子回武汉娘家时,一场突发疫情席卷全国。

走,还是留?这场疫情打乱了她所有的规划,凭着新闻人的直觉,她感到会有一场“硬仗”在等着自己;留在郑州,远在武汉的亲人让她牵挂。

在妈妈的劝说下,她决定暂时留住郑州,看看疫情发展情况再决定是否回武汉。没想到的是,错过了最佳时机的武汉封城了。而就在这时,她也接到了单位返岗的通知。

在抗击疫情最初的日子里,防护用品缺少、对疫情不了解的人们四处乱窜,随时有被感染的危险,但她和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压力,每天把疫情最新情况、河南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内容、河南打击疫情谣言案例、抗疫一线感人事迹等,源源不断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给600多万网友。

白天玩命的工作可以让她暂时忘记武汉的亲人,回到家里后,她会特别想家。在跟家人的视频通话过程中,她突然想到,为什么不把武汉的情况通过短视频表现出来呢?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疫情下的武汉,不但可以制止谣言的传播,同时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让路梦蝶牵挂的武汉家人

她的性子决定她说干就干。就在产生这种想法的当晚,她制作出了第一条短视频《武汉封城,昔日车水马龙的超市如今门可罗雀》。当晚,他通过“法直播”抖音号进行了发布。

第二天醒来,她被吓了一跳,这条作品的点击量不断倍增,24个小时内点击量达到了1.9亿人次,无数网友为武汉出谋划策,为武汉加油,为该作品点赞。

这条作品也引起了新媒体中心的注意,了解过详细情况后,部门负责人决定做一个“我的家人在武汉”系列短视频。

说干就干,武汉家里,路梦蝶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成立她的“御用摄像师”,帮她收集各种资料,晚上她忙完一天的工作开始制作系列短视频,单位里同事与她一起策划和发布……

武汉解封前,河南女记者每天制作“镜头下的武汉”,感动亿万网友

路梦蝶和同事张可就作品细节进行探讨

将近2个月的时间,路梦蝶忘记了白天和黑夜,忘记了自己究竟是在武汉,还是郑州,她在作品里客观平实的展现武汉发生的点滴变化,这些变化也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让这个系列短视频成为了她送给武汉最好的礼物。

“这是’我的家人在武汉‘的最后一期,感谢一直陪伴我的朋友们。等疫情过去,我请你们一起到黄鹤楼上看滚滚长江,到武汉大学里看樱花满院。”在最后一期短视频的结尾,路梦蝶写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