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导语:大家好!欢迎来听胡诌聊文化。桃花庵主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在民间传闻和影视作品中,他是一个狂放不羁、文采风流的英俊才子,其《桃花庵歌》中“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的诗句更是凸显出其笑傲红尘、蔑视权贵的清高姿态。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但是其早期作品其实是工整妍丽的,30岁以前,他也是红尘中热衷功名的一名俗人,直至泄题案之后,被贬为小吏,他不堪其辱,于是脱离官场,埋没于诗画之间。在一个深夜,潜心备考的唐伯虎在夜读时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夜读》,表达了他追求功名的决心,这首诗也让我们看到了唐伯虎的另一面。

《夜读》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夜读

首联赏析

夜昏而神明,寂静无声时、昏暗灯火下,正是一个人深思熟虑的好时候,喜欢创作的才子们往往在深夜中会荡起缕缕思绪,而诗中的这个夜晚,属于唐伯虎。黑夜来临,一个人卧居床榻上、残灯下,斜靠着枕头,在这长长的深夜里,不禁开始细细思量。

首联交代了时间(深夜)、地点(卧室)、人物(诗人),同时“细思量”这个行为对后文进行了铺垫,引出所思量之事。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独卧残灯漏夜长

颔联赏析

颔联言简易懂的写出了唐伯虎思量之事:两鬓的毛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出现了银丝,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忧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系上黄腰带,登临朝堂,扬名立万。1494年,唐伯虎在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彼时应是25岁左右,正值壮年,却说“鬓毛随世白”,足见其思虑之深。

在唐宋时期,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着紫衣、系金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紫袍金带”,诗文中“腰带几时黄”即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系上金腰带,也就是成为朝廷命官。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何日功成名就

颈联赏析

在深深忧虑过后,唐伯虎开始下决心闯出一番名堂,大家都说死后有“三跳”的习俗,我偏偏要在活着的时候就做一场法事。所谓的“三跳”是一种人去世后的习俗,要请一些类似和尚道士的来做法事。

这里的这两句诗文,其内在意思是说,大家都说死后有这个习俗,但是死后我还知道些什么呢?我也看不到这些,所以我要活着的时候就做一场。引申为人要把握现在,活在当下,同时也是对颔联中“随世白”所隐含的时间流逝做出的回应。

狂放不羁、蔑视权贵的唐伯虎,也曾为了功名读书到深夜,潜心学习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尾联赏析

最后唐伯虎道出其心中志向,虽然此时声名不显,前途未卜,但我志向不会改变,残灯既然要灭,我就把它挑一挑,让室内重新充满光明,在这明亮的灯火下,潜心习文,发愤图强。看来在泄题案之前,唐伯虎也是一个热衷功名的莘莘学子。

结语:唐伯虎这首诗,看起来浅显易懂,用词直白,但是句句在韵,格律规整,情感表达真挚,兼有哲学思辨与教育意义,可称励志诗作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