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在這場疫情大戰中,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世界正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情況快速變化。尤其是在大家所關心的機器人領域。


過去,我們所認知的機器人,離我們很遠。它們老老實實地在生產線上勤快工作,冰冷無情,不需要也不能讀懂人類的情緒,巨大的器械一條不紊地精準執行人類發出的每個指令。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富士康用6萬機器人替代工人▲

但這場疫情之後,機器在慢慢“走近人類社會”。它們變得越來越精緻,不僅會靈活處理每一個遇到的情況,更是幫助人類完成了許多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它們走上了街頭,給每一個路過的行人檢測體溫和口罩情況。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測溫巡邏機器人▲


它們不吃不喝,無怨無悔,奮戰在醫院前線,給環境和病患進行消毒和發藥。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消毒巡邏機器人▲


甚至,它們還主動打了電話給居民,關心他們的身體情況。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電話AI巡邏機器人▲


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未來已來。

在過去機器是人類的工具,而在未來的十年,機器將會是人類的夥伴。如果我們現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將來,我們將會被時代趕著往前跑。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過去機器是人類的工具,未來機器是人類的夥伴


在《馬雲:未來已來》一書中,馬雲描述過未來30年世界的樣子。
從95年創業至今,馬雲經歷了互聯網的最好時期。
彼時,全球的互聯網用戶不足5萬人。而到現在短短25年,全球的互聯網用戶已超20億。世界在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向前推進。

他認為,在大數據下,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慢慢替代人做重複的工作。未來沒有人會抵制互聯網時代下的機器,就像當今沒有人能拒絕電一樣。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快遞存放機器人▲

在2020年的今天,馬雲的觀點早已應驗。

富士康用6萬機器人替代工人,海爾工廠靠機器智能生產,實現無人制造。我們所吃所用的源頭——工廠,早已經離不開機器的輔助。


現在,機器人加入我們“抗疫軍”,成為醫護大軍的“同事”。它們和人類一起工作,在防疫一線和我們共同對抗病毒,幫助醫院爭取抗疫時間——不僅能幫忙運送醫藥器材,還能給各區域無死角消毒。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醫療機器人小助手▲


甚至機器人在這次抗疫中更是代替了人類工作中的快遞存放、外賣運輸等等的無縫不入的基礎工作。


但機器僅僅只是替代了人類的重複性工作嗎?


答案是否定的。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機器人時代的下一站——人工智能時代


楊瀾在錄製紀錄片《探尋人工智能》的過程中,採訪了全球眾多人工智能的一線專家學者。她說,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給她帶來巨大的震撼,不亞於一場腦洞的旅行。

楊瀾去到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薩里斯伯裡教授的“PR2”為她跑腿、買咖啡。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PR2,跑腿機器人▲


到了美國西雅圖,她想拜訪埃裡克·霍維茨博士,必須得先過人工智能助手莫尼卡這一關。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諮詢秘書機器人▲


而到紐約沃森研究中心的房間,她看到了6個月大的人工智能——羅茜,羅茜的工作是與人交談。以人類6個月的智能衡量,她非常聰明,而且還在不斷長大。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聊天機器人▲


在舊金山,美國最大的新聞機構美聯社,楊瀾見到了一位“機器記者” WordSmith。這位人工智能記者的稿件,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媒體採用。


從助手到記者,人工智能帶給楊瀾的震撼越來越大。

她發現,機器人不像過去僅代替人類從事體力勞動,更是向我們人類引以為豪的腦力工作發起挑戰。

更為可怕的是,這只是嬰兒狀態下的“人工智能時代”。當它長大,變得成熟,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我們很著急,怕自己被時代拋棄。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內心更著急——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如何與“聰明過人”的人工智能相處?該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駕馭人工智能,並超越人工智能?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長大?


郝景芳,第74屆雨果獎《北京摺疊》的作者,採訪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十來位專家:未來人工智能會替代多少人的工作。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郝景芳▲


所有專家的答案,匯成了一個共識:在未來的10~20年裡,人工智能會在各個領域大面積使用。重複性勞作、簡單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未來交給人工智能去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郝景芳一直關注教育話題,並寫下了《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書中也提出了一樣的疑問:“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去幫助孩子長大呢?作為一個未來的人,當下孩子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郝景芳認為,未來所需要的,是三類能力:“與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


第一種能力,與人工智能相處的能力。就是要求人能理解人工智能、改進或發展人工智能。至少能夠與人工智能和諧相處,並利用它做事,正如今天我們可以藉助互聯網,發展自己的事業。



第二種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不可以被機器取代的。這部分的非標準工作,對於人工智能來說,意味著大量不確定性,所以會跟人形成差異。

第三種能力,是最為重要的——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放大人類本身的抽象能力,例如創造力和世界觀。
她認為,比追逐科技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創造能力和情感能力。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也非常贊同這一觀點:“技能,不是教育孩子的目的,培養孩子的底層能力才是。什麼是底層能力呢?好奇心和求知慾、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創造能力等。 我們要相信孩子會比我們更能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們能做的是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藉助科學技術的進步,讓孩子的能力發展得到更好的指引,讓孩子獲得更有效的教育。”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 Makeblock機器人系列▲


童心制物Makeblock,作為全球STEAM教育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專注於貫徹STEAM教育理念。


與傳統的單學科教育不同,STEAM 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跨學科的知識,鼓勵孩子通過探索,以項目的形式嘗試完成他們感興趣且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並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面鍛鍊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等能力。


童心制物編程造物盒這一產品是由童心制物Makeblock研發的0基礎STEAM教育產品。它將科技和教育融合在一起,通過建立涵蓋機械、電子、軟件的 STEAM 基礎設施平臺,全面降低創造的門檻。


在這個科技時代,我們相信,在孩子的基礎教育階段,知識的廣度比深度更重要,能力的培養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童心戰疫 為全國加油

請大家到慧編程社區觀看,走在時代前沿的孩子,怎樣用編程作品為中國加油?

疫情後的未來世界,會發生哪些變化?


圖片來源 | 網絡,侵請聯刪




關於童心制物

童心制物(Makeblock)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服務全球的 STEAM 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

我們面向學校、教培機構、家庭的 STEAM 教育場景和娛樂場景,提供齊全的機器人硬件、編程軟件,輸出優質的教學內容,並打造國際化的青少年機器人賽事。

童心制物致力於降低創造的門檻,讓每個人都能實現奇思妙想,享受創造的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