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朋友家的孩子琪琪做作業很慢,為此朋友很是煩惱。朋友跟我說,琪琪一做作業,她不知道要催多少次,但是越催越慢,一點效果也沒有。

最近,朋友發現琪琪情緒不高,本來還算開心的回家,一提讓他去寫作業,琪琪的眼神瞬間就沒了色彩。

並且坐在桌子旁,一坐就是很晚,磨蹭拖拉,注意力也不集中。氣的朋友是乾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問琪琪,孩子只是說:"真沒意思,反正我又做不好,還做他幹什麼。"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其實,這種拖延,是孩子心靈已經受傷了。

琪琪因為父母的不正確的督促,使得孩子在心靈上受到了傷害,一個已經否定自己的孩子,自然做事情就沒有了積極性。

【1】

在《兒童時間效能管理手冊》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每年都能培養上百位小提琴神童,可謂是家喻戶曉。

1天, 有一位媽媽找到鈴木,說自己家的孩子學小提琴幾年了,一直沒有什麼進步,想知道鈴木是否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出來。

於是,鈴木來到孩子家,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便請他拉一首曲子聽聽。第一次見到大師,孩子表現的非常緊張,拉出來的曲子也非常難聽。

但鈴木說道:"你怎麼拉的這麼動聽,能在拉一首嗎?"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孩子聽後眼睛一亮,又拉了第二首曲子,雖然也不是很好,但明顯比第一首進步很多。媽媽表示很不滿意。但鈴木卻誇讚孩子道:"孩子,你簡直就是個天才。"

事後,媽媽不高興的對鈴木說,她認為鈴木這樣欺騙孩子是不對的,明明拉的很差勁,為什麼要騙孩子是小提琴天才。

鈴木聽後鄭重的對孩子媽媽說道:"你知道你的孩子心靈受傷了嗎?我正在醫治他的心靈,你沒有看到當我第一次誇他的時候,他的眼睛亮起來了嗎?"

此後,在鈴木的指導下,這個孩子在幾年後舉辦了自己第一次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

父母過於關注孩子的失敗,忽視孩子的閃光點,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什麼都做不好的人,一旦孩子否定了自己,那他勢必就會被這種消極情緒所影響。

再優秀的天才,也會因自我否定變得與普通孩子無異。試想一棵小樹的根受損後,還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嗎?

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孩子需要肯定才能健康成長,如果父母不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那孩子必然也發現不了自己的優點,從而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

【2】

還記得《小歡喜》裡的喬英子和她的媽媽宋倩嗎?

英子想上自己喜歡的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是媽媽宋倩想讓英子考清華大學。英子為了參加南京大學的冬令營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搬出了自己的爸爸希望能夠支持她。

但在這件事上,英子遭到了爸爸喬衛東和媽媽宋倩的雙方拒絕和反對,理由是離家太遠,父母就這麼一個女兒不放心也捨不得。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甚至在暢言會上,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打斷英子的話拒絕她考南大。無力改變結果的英子,再也感受不到學習的興趣和意義。她的壓力驟增,並因此失眠患上了抑鬱症。

在英子月跳海的那一集,英子對自己的爸媽大喊道:"我怎麼說呀,你們總按照你們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對不起,是我沒有做好你的女兒,是我沒有活出你們想要的樣子。"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父母的多次反對、拒絕英子的訴求,讓英子開始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價值,她覺得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改變不了現狀,以至於最後她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意義。

面對父母的給予的強大壓力和不能上自己心愛大學的無助,英子感到絕望,無可奈何,最後導致英子成績下滑,被迫抑鬱。

所有孩子都是一樣,一旦發現自己做的任何事情沒有意義,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他就會陷入無望。

認為做沒有意義的事才會有拖延,成績下滑等一系列事情,如果父母認真觀察孩子的情緒,而不是著重表達自己的訴求,也許孩子就不會陷入情緒陷阱。

這就像心理學"習得性無助"一樣: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的行為。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3】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塞利格曼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經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孩子的習得性無助多半要歸功於父母對其干預過多,讓孩子放棄自我抵抗,對現實妥協,對不公妥協。

現實中也有很多孩子因"無助"而導致自殺,抑鬱。

16歲的女孩芝芝,在國慶假期結束後就在家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而在這之前,孩子發出了求救信號,希望父母同意她轉學。只是父母當時並沒有同意。

25歲的崔雪莉自殺,在直播中,她曾多次要求人們多多愛護她,但是被人們認為是矯情而自動忽略,甚至還評價她矯情。

馬來西亞一個13歲男孩,因完不成作業被母親多次責罵,男孩期間多次向母親發出請求,說作業太多,自己完不成。但母親視若無睹,言語間沒有商量的餘地。最後男孩上吊自殺。

對現實表現出無助時,他們都曾發出了求救信號,只不過被親近的忽略掉了。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網上有句話說:陽光到達不了的深海,只有一片黑暗。

試想,在黑暗中,沒有陽光和溫暖的孩子是多麼的無助。如果父母再忽視孩子,那他們真的可能就覺得無望了。

孩子是初升的太陽,請不要讓他們還未升起就落下。

【4】

怎樣才能避免孩子"習得性無助"呢?

首先,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低落的情緒,不能隨意忽視孩子的言語和情感。孩子的無助不是突然的,他也是有徵兆的,父母要多觀察孩子,重視孩子,才能發現端倪。

朋友李楠的孩子每次早上穿衣服都磨磨蹭蹭,朋友急得不行。

一次她又催孩子穿衣服,並對孩子穿衣指手畫腳,指責他穿的不對,最後孩子終於忍不住了,哭著大喊道:"我不行,我怎麼穿都穿不好,我不會,我就是不會。"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這下李楠才知道,自己在孩子穿衣時因為過於著急,無意中否定孩子的次數太多了,讓孩子產生了否定無助感。

李楠立刻向孩子道了歉,並幫助他把衣服穿好。在這一次穿衣服行為中,李楠深刻的檢討了自己,意識到孩子無助是因為她經常無意的否定。

父母要多觀察孩子情緒,重視孩子的語言,因為一個人在崩潰邊緣,一定會帶出相關的信息。父母不要覺得是孩子矯情就忽視不見,代價父母承受不起。

其次,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都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事物都有兩面性,父母要學會從孩子的錯誤中發現優點。

前幾天,我家三歲的兒子在學習給字卡塗色,他把塗好的字卡拿給我看。說實話,真的是塗的亂七八糟。

我怕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於是在他塗的字卡里找漂亮的地方。然後指著一處對孩子說道:"寶貝,你圖的真不錯,尤其是這裡,塗的非常飽滿,而且還沒有塗到字卡外面。"

孩子聽了很高興,說道:"那我把剩下的字卡也塗完。"

但這之後,孩子拿給我的字卡比之前給我的好的簡直太多。每一筆都儘量塗在了框框內,還很飽滿。

拖延,大哭:孩子的無助,父母真的知道嗎?

泰戈爾說:最好的東西都不是獨來的,它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錯誤,孩子的錯誤中一定有好的地方。父母要善於在不好的地方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真理。

這不僅會加深孩子印象,還會正確引導孩子,從而避免父母因否定孩子,打擊孩子積極性。

父母可以耐心等待嬰兒長大,為什麼不能繼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