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光前面西討還,敕令放兵散,光令軍逼帝京,將行不軌,事不果而止。”

北魏末年,由於民族矛盾的激化,全國各地起義之風盛行。自此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後來東魏演化成北齊,西魏則化為之後的北周。北齊初年,當時的朝廷採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軍事改革,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北齊後期軍權開始出現分化,關於軍權的紛爭尤為激烈,致使東魏北齊國力逐漸衰微,最終招致北齊的滅亡。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一、北魏分為東魏與西魏後,各地勢力四起,憑藉軍權一統東魏的高氏集團建立北齊,其後由於統治階級內部軍權的矛盾埋下了諸多隱患

公元530年,隨著孝莊帝的駕崩,北魏王朝也因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戰亂的頻發以及地方起義的興起,各地之間的割據現象嚴重,逐漸演化為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兩個政治軍事集團。

而在兩大軍事集團建立之初,東魏北齊是以高氏作為自己王朝的根基,而西魏北周則是以宇文氏的霸權統治興起的。由此可見,北齊和北周可謂是取代了先前的北魏王朝。

北齊是以軍事力量為依託,藉助高氏的政治影響力,建立起來的王朝。其政權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而在多次的政局變化中,軍事實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北齊江山的穩固與否。

《北齊書》對高氏的集團的軍事實力的記載:“神武既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遂同鮮卑……始有馬,得給鎮為隊主。

所以高氏的崛起與其自身的軍權實力的強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高歡作為一個核心人物,在北齊的建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

回顧先前,公元525爆發了六鎮起義,高歡也參與其中。由於當時戰局的變化莫測,六鎮的兵馬的指揮權被爾朱榮篡奪。後來因為戰爭的失利,高歡因其高氏的軍事實力在六鎮之中首屈,所以趁此良機奪得了對六鎮兵馬的指揮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六鎮兵力雖不敵先前,但在當時依舊強於其他地方的軍隊。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高歡成功的建立起了東魏的政權。由於外部環境的影響,和鮮卑民族對國家軍事實力的重視,促使後來東魏北齊以軍事立國,整個北齊也形成了重武輕文的社會風氣。

政權的建立,為了追求更大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基礎,北齊統治階級內部開始暗流湧動,形成了三大政治勢力集團。

首先,是以君王和宗親為代表的利益集團,作為北齊最高的政治權力階層,手中把握著對國家權力的管理。為了保護皇室的利益,統治者開始向軍權施壓,因為當時軍權的所有者才是一國之首。但皇室的行為似乎引發了另一勢力的不滿情緒。

《北齊書》:“我若急作法網,不相饒借,恐督將盡投黑獺,士子悉奔蕭衍,則人物流散,何以為國?爾宜少待,吾不忘之。

北鎮勳貴依託高氏政權成為當時最大的政治集團,面對皇室的催逼,高歡以“督盡投黑獺”為藉口,遲遲不肯交出對軍權的掌控。所以高氏掌握著北齊的命脈,而為了穩固其統治,高歡從吏政出發,整頓鮮卑貴族的享樂之風。

這一舉措,埋下了之後軍權轉移的隱患。而北齊後期,又興起了一個新的政治集團——恩倖。作為後起之秀,恩倖並沒有得到統治階級內部的高度重視。在文宣帝時期,高洋掌權北齊朝堂當時的勳貴依舊佔據著優勢地位,但也開始被皇室輕視。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武成帝時期,恩倖一支登上了統治階層,這和當時高湛篡位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他是皇室宗親的一員,並不信任勳貴集團,所以恩倖成為了他的首選。所以北齊後期,整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而這也帶來了之後軍權的易主。

二、依靠軍權立國的北齊受制於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北齊統治者採取“分權、啟用漢官和恩倖掌權”三種模式,後演變成君王借分化軍權來維繫自身的皇權,弊端橫流

從朝代更替的經過中,不難發現政治局勢的改變,對於一個朝代的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影響。而在以軍事立國的北齊來說,軍事實力的高低則直接決定了統治階級內部勢力的轉變。

北齊穩固後,為了重塑朝綱,對其軍權進行了重新的劃分。而從先前的事例中能夠發現,在軍權佔領優勢的一方,其政治地位也是蔚然可觀的,北齊的軍權變更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東魏北齊是藉助高氏的軍事力量得以建立的,但建立之初為了防止高氏集團對北齊朝政的把控和影響,當時的統治者將軍權三分,藉機削弱高氏的整體實力,同時又可以在三者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係。

北齊的軍權也就大體的分成了騎兵省(外兵省)、京畿大都督府以及領軍府。這三者各司其職,共同保衛北齊社會的安定。但其中也是有著實力的不對等的情況,由六鎮重兵構成的騎兵省是北齊的主力作戰部隊,有著極高的作戰實力。京畿大都督府則管理駐守京畿的部隊,領軍府則是統籌皇宮的禁軍。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由此可見,北齊的軍權並沒有完全統一,而是將其三分。這也成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過程中,各家政治勢力想要爭奪的對象。

《北齊書》:“高祖以武明皇后姊子,盡器愛之,常置左右,以為心腹。”

根據史書的記載,建國之初,北齊的大多數軍事要職都是與高氏集團有直接利益關聯的勳貴擔任。而對勳貴的攀附在高祖皇后姊子的通婚上展現的一覽無餘,同時勳貴主要都是鮮卑等少數民族出身,擅長騎馬射箭,能夠很好的發揮軍事才能,更好的管理軍隊。

但是對勳貴的倚重致使軍隊出現了權錢謀私的貪汙腐敗現象,所以文宣帝高洋在任命軍隊長官的時候開始啟用漢族官員和自己信得過的宗親。藉此來平衡勳貴的權力,同時也使高洋能夠穩坐帝位。史書記載:

“愔與尚書左僕射平秦王歸彥、侍中燕子獻、黃門侍郎鄭子默受遺詔輔政。”

上述史料表明高洋主要任命漢族的官吏擔任軍隊要職。除此之外,對宗親的提拔也是制衡勳貴的方式。當時京畿大都督府的都督一職均由宗親擔任,以至於後來宗親和勳貴的矛盾開始激化。公元560年,身為宗親的高演就起兵謀反,一舉奪得皇位,高演死後,長廣王高湛又一次起兵,篡權自稱武成帝。

所以,在北齊後期軍權的轉移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鬥爭是息息相關的。同時宗親和勳貴的衝突也促成新的勢力群體的出現。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恩倖執掌軍權,成功奪權的高湛深知不論是在統治階級內部,還是外部的軍權實力的制衡,都沒有真正的國之重臣。權衡各方利弊之後,武成帝高湛決定發展一支新興勢力,既能夠避免以文制武的窘迫,又能夠防止貪汙腐敗現象的產生。

恩倖也就應運而生,一開始恩倖的將領政治地位的確不高。但隨著君王的扶持,到了北齊末年,恩倖已經完全掌控了軍權。而統治者也藉此機會,利用恩倖剷除統治階級內部的異己,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所以北齊末年,皇權成為了統治階級的唯一代言人。

三、北齊因統治階級的內部分化而滅亡,反觀北周通過政治軍事改革發展了自身實力,由此可見中央集權對以軍權為主要立足點的王朝具有借鑑意義

的確,對於依靠軍權而建立的北齊來說,平衡好各方的關係成為了統治者密切關注的對象。不論是隨軍出征的高氏勳貴,還是皇室的血脈宗親,甚至是新興的恩倖集團,對穩固北齊朝堂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況且東魏北齊的外部環境也並不樂觀,宇文氏統治的西魏北周經過對自身統治階級內部勢力的肅清,大力推行吏政和軍制的改革。尤其是北周的軍隊中形成了嚴明的紀律,《周書》記載:

“(宇文泰軍)軍令嚴肅,秋毫無犯……加以法令齊肅,賞罰嚴明。”

而在面對具體戰事的時候,身為北周的掌權者宇文泰還親自傳授將士作戰技巧和戰術安排。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高氏勳貴的北齊會被宇文氏的北周所滅。

從軍權分化角度,分析為何北齊的滅亡與中央集權息息相關

通過對北齊統治階級內部的瞭解,以及與北周皇室的對比,可以看出以軍權立國的北齊更加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皇帝來協調各方。但在建立北齊的高歡之後,高氏集團中再無值得信任的君王。而面對統治階級內部勳貴、宗親和恩倖之間的利益糾葛,歷來的北齊君王都是在借分化軍權來維繫自身的帝位。

所以,統治階級內部意見需要保持高度一致,而這也就是中央集權的另一表現形式。若是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持續激化,則終究會反噬自身,傷及基業。

總的來說,如果北齊能夠保證皇權的統治地位,並配合廉潔的吏政以及嚴明的律法,定能穩定朝綱,實現百姓的安居樂業,從而建立強大軍權王朝,而這也是歷代統治者們立國之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北齊書》

《北史》

《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