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图文来自:足球城大连第一位女专业足球记者赵植萍

(晚池注:1996年10月20日,甲A第21轮比赛中,大连万达客场0比0战平上海申花,提前一轮夺冠夺回失去一年的甲A联赛冠军。次日返连后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这是1996年11月1日《足球周报》刊发的文章。)

美哉,城市的精神!

本报记者,赵植萍。

1996年大连万达队夺冠前,大连电视台国际部专为《足球周报》拍摄一部专题片,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我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足球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我脱口而出,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大连队夺冠后,姜末写了一篇《拥抱胜利》(发表在《大连日报》10月25日周末版)上面有一句:我似乎一下子顿悟般地理解了那句话:足球对于大连,不仅是娱乐而且是精神,是城市的精神。我不知道他写的这句话是谁讲的,据说是大连市市长讲的,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说在夺冠前还是夺冠后,总之在我先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从没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讲的,而我完全是自己想出来才这样讲的,看来对于大连市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深深体会到:足球是一种精神,是城市的精神。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万达,创造神话之旅

我一向认为我属于理智性的人物,而且是永远以理智战胜感情的人。但此次大连队夺冠我怎么也理智不起来,直到今天,我仍然沉浸在大连队夺冠的喜悦中,沉浸在年初我就许下诺言:“大连队今年不仅能夺冠,而且一路领先,整个’96赛季都不败”的“不幸”言中而骄傲和自豪。

沪连决战前,许多人担心大连队会输,而且大比分的输,担心这场比赛的困难很大,而我却对本报记者何勤说,你尽管大胆地写预测,大连队这场球最差也是个平,我分析说,因为大连队已经战胜了广州队,下一场就不应该背包袱。我的观点又一次遭到别人的嘲弄,他们说,徐根宝已经发誓:什么刀子进去,怎样刀子出来,平局对徐根宝没有用。我据理力争:“平局,大连队冠军,上海队亚军已定”并把这句话写在10月18日《足球周报·周末体育》上。我知道我的这种争辩,这种出口不逊绝不是在说狂话或是在打赌,完全是建立在对大连万达队的信任上,对迟尚斌的信任上,对万达集团以及对大连这座城市的信任,而且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年初。

细心的球迷和读者都会记起,年初的第一张《足球周报》(1月8日第142期)上的头版头条就是《一座城市的宣言——万达一定要夺冠》,文章是由本报记者徐钊撰写的,开头就是:

1月6日下午,在大连万达集团召开的总结表彰会上,大连市市长(三个字)明确指出:希望大连万达足球队再展雄风,夺回甲A冠军的荣誉。此前,1995年12月31日晚,这位市长在大连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即“新年献辞”)中说:“我还特别希望我们大连的万达足球队在今年全国甲A联赛中,能够同上海的申花队、北京的国安队一比高低,夺回冠军的荣誉。”据悉,虽然国内甲A诸旅中已有4支球队表示了’96夺冠的愿望,但是在正式场合以市(或省)府的名义如此坚定明确提出还应首推大连,从中不难看出大连市高层领导对足球重视程度和信心。

对于市长的讲话如此之具体,编辑部的人还私下议论一番,人们担忧万一夺不了冠军,这么细致具体地讲话岂不让人家抓把柄。但不管怎样,做为足球专业报纸就要客观公正地发表消息,以鼓舞士气,给城市人民带来希望、注入活力。本报副总编辑石雪清还在头版头题的旁边发表言论《永远争第一》,文章说:大连市明确指出“96夺冠”,这可看做一种“城市宣言”。冠军只有一个,可大连市领导却“敢为天下先”,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气度,一种信心。因为大连市领导认为“足球事业已经成为大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足球对于大连,不仅是娱乐而且是精神,是城市的精神。那些年万达队年年夺冠,大连人像过年一样

一个球队不能没有精神,一座城市同样不能没有精神

1996年年初大连万达队困难重重,迟尚斌在昆明海埂基地的“三大难”已使他常常愁的吃不下饭,记得在昆明海埂基地采访时不止一次地听迟尚斌说,我希望96赛季赶快过去。迟尚斌有压力,这种压力完全存在于不拿冠军如何面对这座城市。当时本报记者董国勋和我写了一篇《迟尚斌海埂有三难》(见本报3月18日)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大连队的情况。人马不齐是最挠头的,再加上伤病太多,大连队每天训练人数只有七八个人,于是人们戏称“迟尚斌手里只有七八条枪”。夺冠在昆明海埂基地完全是一种笑谈,因为没有人注意到大连队究竟在哪训练,练什么,从来也没看到大连队和哪支队伍打教学比赛,好不容易看到大连队对韩国三星队比赛却只踢了半场球。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在柳州的银荔杯赛上,大连队却打出了士气,做为随队的记者,我无不为之激动和骄傲,当时我感到这支队伍非联赛冠军莫属。

也许是我不懂球的原因,不懂往往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于是当我每次说大连队能夺冠,而且还能保持不败时,就遭到所有人的笑话。我知道我虽然不懂足球,但我有预感(我这个人通常没有什么想法,但是一旦有了想法和预感,总能得以实现,好像命运总在眷顾我),这种预感同样是建立在对万达队更确切地说对这座城市所产生的信心。

夺冠后,我采访了万达队老外依黑、斯文森、佩莱,他们都惊诧于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感到这种变化是高速度的。他们称赞服装节的盛会,他们没有想到大连能把世界名人基辛格给请来,他们开始佩服这座城市,正是这座城市(足球城,足球特区)塑造了这支球队。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冠军只有一个,冠军就是第一

人们说大连队队员懒,没有士气,遇弱不强,遇强不弱。而我却感觉这是一种风格,这是王者的风范,因为他们能控制住场上的局势。于是我在今年4月19日的《足球周报·周末体育》(第3版)《看首场比赛》文章中写到:

我感到大连万达队简直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英雄”。他完全可以控制住场上的局势,他想快,别人就要跟着他快,他想慢别人也要跟着他慢,如同一块磁铁。

银荔杯决赛结束的那天晚上,迟尚斌对我说,是不是山东队不跟我们玩,好几个主力队员都没上场,另外大连队在场上就给人一种不卖命的感觉。我对迟尚斌说,大连队就这种打法,谁碰到大连队也不得不这样踢,这是一种风格。

大连队太有特点了,在场上表面给人一种“不死不活”的踢法,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拼命地玩活儿,但就是这种“不死不活”到下半时还能接连攻进三个球(指首场对天津队比赛),如同雄狮猛醒一般,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喜欢上大连队这种踢法,同时为大连队这种让别人看了感到着急,而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享受的踢法感到骄傲。

原来我是在追求一种风格,追求一种像观赏AC米兰和大连万达队那么一种“王者风范”,我觉得这才是一种享受。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那些年,不管万达队的大客车出现在哪里,总有球迷紧紧地盯着。球迷说,车门儿打开之后,万达队员都横着走下车来,慢悠悠地横晃,那种自信,那种气势绝对是一种王者风范

现在看了当时写文章时感觉非常准,因为我感到人活着不能没有目标,假如万达队没有年初订的一定要争冠的目标,也不会有这么一鼓作气的劲头,如同别人认为他们“懒”一样,这样一帮“懒”人,如果不提出夺冠,他们会怎样呢?用瑞典两个外援的话,冠军只有一个,冠军就是第一,第二名和最后一名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迟尚斌说,让冠军形势提前明朗

做为女人,我非常佩服编辑部的这帮小伙子们,他们能算出大连队拿45分夺冠,而且在形势并不明朗的前提条件下。我常开玩笑对他们说,本身是中文的大学生,还会算算术。

做为女人,同样会给球队带来运气。’94赛季大连队客场我从未跟随采访,轮到去沈阳对辽宁队的那场球,别人不愿去,我去了。这场球下来,大连队夺冠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当我把稿子发回报社才知道提前夺冠,想找队员聊聊已经晚了,找不到人了。第二天大连市领导和球迷敲锣打鼓去火车站迎接凯旋的将士,编辑部同事却没有迎到我(那一次,我和我爱人去的,省政府非要留我俩多待一天)。那次没跟随他们一块回来真是终生遗憾。银荔杯赛,我随队采访不仅夺冠,而且打得特别精彩,让柳州人着实过了一把足球瘾。

连穗之战前两天,大连队教头按惯例到富丽华杏花村放松,如同去年上海申花队到白玉兰放松一样能给队伍带来好运。迟尚斌邀请我前往,我心里嘀咕:战争让女人走开。女人,千万别给他们带来坏运气。经不住他们反复打传呼,我只好领着女儿前往。迟尚斌喊着我女儿说和他女儿一样的名字真亲切。那—天已经策划出向大连家乡父老,确切地说向这座城市献厚礼的“行动”,最后迟尚斌说,让冠军形势早日明朗吧,省的我和根宝的心一直悬着,让我早一轮安心,让他也早一轮松口气。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1996年10月11日,我和女儿(中间)及媒体朋友一起参与策划并和万达队教练班子合影。迟尚斌和教练们的绅士风度处处体现,照相的时候他们总是谦让着我们,站在我们身后。

做为女人,我更加佩服男人的智慧和力量,还有迟尚斌的判断能力和英勇果断。越是那些无法判断的场次,迟尚斌越是清楚自信。对上海,对延吉,对广东,迟尚斌赛前对我说,坚决拿下,果然拿下。对广州比赛前半个小时,我走进体育场,正好看见迟尚斌,我说,我就想听您说的那句话,他说,坚决拿下。而客场对北京对八一,迟尚斌却怎么也不说这四个字。

也许有人说,这是一种偶然,但我觉得这种偶然绝对是建立在自信心上。

530万双手托起一座辉煌

夺冠的时刻,我正好和全家人在酒店里为女儿庆祝生日,同时也把父母请来庆祝老人节。但球不结束,人员无法到齐。当胜利的号角吹响之后,那些男宾们仍没有到,我想,他们一定在家先干杯了。他们跚跚来迟的原因是街上燃起了鞭炮,游行的队伍影响了交通。

人员全部到齐,我忘了给女儿过生日,也忘了过重阳节。拿起酒杯,为万达,为冠军。随着我的喊声,酒店的楼上楼下,一桌一桌此起彼伏传来为万达,为大连队夺冠。整个城市为了庆祝胜利的节日而畅饮而欢呼。切生日蛋糕时,家里人对我说,多吃点,到报社替万达队使劲吹,怎么吹都不过分。我笑了,该吹的早已吹过了,现在只有开心啦。走出酒店,正好游行的队伍过来了,我拿起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那天夜里十一点多,游行的队伍还从我家门口(我住在人民广场长春路上)路过。

第二天到机场,市五大班子领导,万达集团、球迷朋友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前来迎接凯旋的将士,我真想去拥抱这些将士,就像我每次写健力宝中青队的孩子们一样,一写到他们的思乡之苦我就流泪,心想到机场去迎接他们一定要拥抱他们,但现实,理智还是战胜我的感情。

迟尚斌被人群包围了,当他看见我时,挣开了人群兴奋地同我握手,接着球迷就把他抛了起来。万达队的队员从人们手里接过鲜花,又把鲜花送给了我,我把鲜花重新分给了队员。姜末举起相机要给我和小王涛照张合影,此刻我挽着小王涛的胳臂如同举着胜利的旗帜。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在球迷的簇拥下,我夹在队员之间一道上了万达足球队的大轿车上,伴着警车开道,伴着球迷的欢呼声和鞭炮声,大轿车驶向人民广场。

为了一个赛季的不败,在闭幕战中,大连队队长徐弘在终场前的最后一次进攻中将比分扳平。

这一大悲大喜,再大悲又大喜的剧情给大连市530万观众带来了悲喜和激动,给大连队整个赛季不败划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给翘首以待的滨城父老献上本赛季最后一份厚礼。(注:那个年代不仅要夺冠,而且还要保持55场不败,迟尚斌私下对我说,压力实在太大了)

足球,城市的精神!

1996年大连万达力压申花夺冠,当时经典文章《美哉,城市的精神》

1996年11月1日刊登在《足球周报·周末体育》3版,人物春秋,本版编辑:赵植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