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功利,爱心≠碍心,爱心公益不是蛋糕

树立良好的形象不易,但毁掉良好的形象却不难。

公益≠功利,爱心≠碍心,爱心公益不是蛋糕

今年5月,“爱心妈妈”李利娟事件、德云社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无论事件本身结果如何,都让公众对公益和爱心的形象大打折扣。

“怎么证明公益活动是完全公益属性?”

“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公益组织?”

“怎么监督把捐赠钱和物都用在公益事业上?”

……

公众的系列发问,一方面体现出公众热衷参与公益活动,积极行使监督权利,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现阶段公益事业缺乏完整健全的监督体系,大家还不太放心。

如何让公益恢复初心?值得深思。

透明和监督并驾齐驱

透明是公益机构的主动行为,也是态度问题。把每一笔捐款、每一件物品的实际用途公开透明,让爱心有“章”可循,这是公益机构的责任。监督是公众的权利,公众参与监督,让公益机构增强公信力,公众自身获得参与感、认同感的同时,更利于公益事业的良向循环。

公益活动是爱不是秀

千百年来儒家的仁爱思想深入人心,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公益活动奉献爱心的出发点来源于精神层面的仁爱:物欲和名利谈不上公益,爱心永远是公益的初心,参杂功利的永远是碍心。应当让爱传播下去,而不是让公益成为作秀的工具。

毕竟公益经不起折腾,爱心扛不住消费

公益≠功利,爱心≠碍心,爱心公益不是蛋糕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