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宮爆雞丁

宮爆雞丁,又稱宮保雞丁,川菜系中的傳統名菜,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於其入口鮮辣,雞肉的鮮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廣受大眾歡迎,尤其在小英小美等西方國家,宮保雞丁簡直是中國菜中的百年網紅,在異國他鄉幾乎就是中國菜代名詞,其情形類似於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麵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津津樂道,拍手稱讚。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關於這道“百年網紅菜”的誕生,眾說紛紜,現代的宮爆雞丁無疑是道典型的川菜,而且是川菜中的一絕,但是很少人知道,宮爆雞丁的誕生地,其實是在遠離巴蜀之地千里之外的山東。

話說同治六年,貴州平遠州的近士丁寶楨,被朝廷任命為山東巡按,入住濟南府,此人素有賢名,且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深受百姓愛戴。丁公平素兩袖清風,深入簡出,就連府邸也不甚講究,獨獨鍾愛“美食”。為官一處,必先微服出行,尋摸地方名吃大快朵頤,到濟南也不例外,不幾日就把濟南當地的九轉大腸,糖醋鯉魚,紅燒肘子等吃了個遍。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一日,其又換上青衣小帽帶一家僕從府衙後門溜了出去,到大明湖轉過一圈,天已近午,但見碧波盪漾,楊柳隨風,遠處的佛山倒映水中,心中一片澄明,忍不住食慾大增。站在湖邊高處左右看了一下,見附近一農家籬笆圍牆,柴扉輕啟,院中有一老婦正在餵雞,心念一動,正好籍此瞭解一下當地民情,遂帶著僕人走了過去。

濟南人素有好客之風,老婦察言觀色,見來人口音不似本地人,兼之身材魁梧,氣宇軒昂,隨從又是必恭必敬,感覺定非等閒之輩,遂一面把丁公讓進屋裡坐下沏茶倒水,一面使人把湖邊酒樓做大廚的兒子叫了回來。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且說丁公和老婦聊了半天家常,忍不住飢腸軲轆,心說:這農家飯就是難吃,什麼點了還不上飯。偷望老婦,卻是穩如泰山,正詫異間,突然聞到一股子香味嫋嫋的飄了進來,稍頃就見一濃眉大眼的漢子用四方托盤端著幾個菜走了進來。

九轉大腸,紅燒肘子,糖醋鯉魚丁公都已嘗過,惟有一個饒是丁公吃遍大江南北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偏又其香無比,讓人忍不住垂讒欲滴。漢子垂手侍立一旁,老婦微笑點頭示意可以動筷了,丁公忙不迭夾起一方塊狀物放進嘴裡,只覺舌尖微麻,輕輕一嚼,脆嫩可口,感覺似肉非肉,似雞非雞,妙不可言。

心大悅,忍不住問漢子,此菜何名。漢子微微一笑說:“爆炒雞丁”。“哦,”丁公大奇,又問道:“既為雞丁,為何卻這般鮮嫩。”漢子道:“此乃取當地笨雞雞脯肉切丁,丁外薄裹澱粉糊,利於快熟且防味洩,後配以花生,胡椒,旺火油炒而成。”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丁公撫須點頭,找出盤中一花生叼入口裡,細細咂摸,果真是別有滋味。此頓飯令丁公回味悠長,走時百般不捨,他記準了地方,回府不久就譴人重金把漢子聘為家廚,遠方客到必以爆炒雞丁為壓軸菜,百吃不厭。

不久後,丁公奉調任四川總督,臨行徵求漢子意見,此時丁公在山東賑災治水,勤政愛民,迫有政績,漢子感其恩重,遂攜家眷一起隨丁公進川,進而把爆炒雞丁帶到了四川,他的後人通過把胡椒換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爆炒雞丁。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宮爆雞丁蓋飯

因清朝官階有“九品十八級”,在當時的口頭語及書面語中,對每一級的官員都有一定的尊稱。“宮保“即是對正二品的地方最高長官(總督)的尊稱。官從二品的巡撫加“太子少保“之銜者,也可稱之為“宮保”。

由於丁寶楨曾任山東巡撫,後封“太子少保”,以後又任四川總督,故當時人稱“丁宮保”。後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把他喜歡吃的這道菜稱為“宮保雞丁”,宮保雞丁的製作需要旺火爆炒,所以有時也被稱作“宮爆雞丁”。至此,宮爆雞丁終於完成了從魯國入駐巴蜀的最後一步,一道傳承百年的網紅菜“宮爆難丁”因此得以華麗轉身。

宮爆雞丁,一道傳承百年的“世紀網紅菜”,因何而生,因何而起?

想要了解更多美食的由來以及背後傳承千百年的歷史故事,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每日不定時更新各種美食的前世今生,愛吃之人,理應”享其味、知其源、解其惑、了其然“,期待你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