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大將軍之女可以如此跋扈?

長安十二時辰接近尾聲,戲中的除了明線張小敬李必查案,太子右相爭權等主線之外,還一直有一支很弱的支線,多次起到劇情反轉的效果,他們就是元載和王毓秀,元載供職大理寺,他就像牛虻裡的於連一樣,一門心思想著往上爬,具有和右相一般的頭腦、和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保存自身的機敏,另一個就是一身戎裝,颯爽英姿的大將軍之女王毓秀,在長安城中簡直橫衝直撞,仗著父親是大將軍,簡直不把所有人放在眼裡,為什麼她能夠如此有恃無恐呢?還要從他父親說起。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大將軍之女可以如此跋扈?

靖安司丞李必

王宗嗣的原型叫王忠嗣,是玄宗給他取的名字,他原名王訓,九歲時候,授任尚輦奉御。入宮拜見唐玄宗,伏地大哭,唐玄宗賜名“忠嗣”,“忠臣後嗣”,可見玄宗對他的看中,於是收養在宮中。李亨為忠王時,玄宗叫他與王忠嗣交往。

為何玄宗能如此其中一名幼童,還得從他父親說起,他父親也是東宮起家,以戰功著稱:

王忠嗣父親王海賓,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太谷男,在隴上以驍勇聞名。開元二年七月,吐蕃犯隴右,玄宗命隴右防禦使薛訥率杜賓客、郭知運、王晙、安思順抵禦。薛訥派王海濱先鋒,到武階與吐蕃交戰,王取勝,殺獲了很多吐蕃軍。眾將嫉妒其戰功,按兵不動,王海賓兵少,眾寡不敵,導致戰死,唐軍乘機進攻,斬首一萬七千吐蕃軍首級,繳獲戰馬七萬五千匹、牛羊十四萬頭。王晙率軍與薛訥軍匯合,一起追擊吐蕃軍,又在長城堡擊敗吐蕃軍,前後殺獲吐蕃軍數萬人。玄宗憐惜王海賓,追贈他為左金吾大將軍。

歷朝歷代都對猛將之後格外照顧,而虎父無犬子,很多名將也都出於將門之後,這個歷史上太多了,王忠嗣也不例外。

開元十八年,18歲的王忠嗣離開宮廷,被任命為兵馬使,隨河西節度使蕭嵩出征,而玄宗擔心他年少氣盛,一心想為父親報仇,為了保護她,特別下詔不可重用。而王忠嗣一心只想立功,最終也抓住機會,參加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惡戰——玉川戰役。蕭嵩回朝,他要求立功,並率領精兵數百,偵察到吐蕃贊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乘著夜色發動突然襲擊,一戰斬首上千級,俘虜四千餘人,繳獲牛羊上萬頭,吐蕃贊普倉皇逃命。此戰堪比霍去病800騎兵夜襲匈奴之戰,王忠嗣也因之一戰成名。

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有人提議說王忠嗣,杜希望奏請朝廷,朝廷下詔,他趕赴河西,進軍攻取了吐蕃新城。王忠嗣功多,授任左威衛郎將,專知兵馬。不久吐蕃大舉出兵,準備報復新城之敗,早晨逼近官軍陣地,唐軍寡不敵眾,全軍都很恐懼。王忠嗣單騎挺進敵陣,左衝右突,一人殺死數百人,吐蕃軍慌亂中相互踐踏,唐軍從側翼襲擊,吐蕃軍大敗。二戰吐蕃,再次大勝而歸。由於戰功顯赫,唐玄宗下詔授予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不多久又兼左羽林軍上將軍、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大將軍之女可以如此跋扈?

不良帥張小敬

天寶元年,王忠嗣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奚族和契丹聯軍20萬迎戰唐軍於桑乾河,雙方在桑乾河展開決戰。唐軍雷霆出擊,三戰三捷,奚族和契丹聯軍一敗塗地,全軍覆沒,奚、契三十六部全部向唐軍投降,之後幾十年不敢作亂。王忠嗣威名也因此大震於天下。

突厥餘眾共立判闕特勒之子為烏蘇米施可汗。玄宗遣使諭令烏蘇內附,烏蘇不從。王忠嗣隨即屯重兵於磧口。大兵壓境威懾突厥,烏蘇米施可汗大為恐慌,上表請降。王忠嗣向玄宗進獻 《平戎十八策》,暗中準備迎戰。並遣使說服拔悉密、回紇、葛邏祿三部酋長,向烏蘇發起進攻,結果,烏蘇兵敗逃遁,國中大亂。密切關注著戰場局勢的王忠嗣果斷下令朔方部出擊,攻打突厥的西部。朔方部穿越荒漠,馬匹充足、裝備精良,士氣高昂,面對強大的唐軍,突厥除戰死者,部眾基本上全部被唐軍俘虜,悉數向唐朝廷投降 。

天寶三載,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一年,王忠嗣趁突厥大亂之機,再次出兵北進。這次唐軍的打擊重點是實力較強的東方部落。朔方軍進軍神速,直抵薩河內山,一路勢如破竹,攻勢凌厲,一舉擊破突厥東部軍事力量。

至此,曾經稱雄北方一百餘年的突厥汗國終於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這場前後延續達百年的戰爭,最終以大唐帝國的勝利而告終。

天寶五年(746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節度使。當時四鎮兵力總共有26餘萬人。一人佩四鎮之印,掌控萬里邊疆,勁兵重鎮,這在大唐帝國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王忠嗣成為手握重兵的河西、隴右、朔方、河東節度使之後,考慮吐蕃等國騎兵強盛,對唐軍的威脅極大。於是早在朔方、河東之時,便在邊界地區高抬馬價,這樣一來,各地胡人都爭著把馬賣給唐朝,王忠嗣將馬盡數買下。從此胡人戰馬逐漸減少,而唐朝的兵馬卻更加強 壯。王忠嗣到隴右、河西之後,便奏請分朔方、河東鎮的戰馬九千匹以充實河西、隴右,從此此二鎮的兵馬也強大起來。王忠嗣見四鎮實力都強大起來,於是上表玄宗,決定對吐蕃用兵,以徹底解除唐西部邊患,玄宗慷慨應允。公元746年,王忠嗣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隨之乘勝追擊,在積石會戰中將吐蕃殘部全殲,並俘虜了八千名依附吐蕃的吐谷渾軍。這次作戰,吐蕃在青海、甘肅交界處設置的堡壘幾乎被全部摧毀,死傷數萬人,兩個王子戰死,重要戰略盟友吐谷渾降唐。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帶對唐朝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其對河西地帶的威脅已基本解除。之後,王忠嗣又馬不停蹄,千里奔馳,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並在此戰中大膽提拔了當時還是青年將領的李光弼和郭子儀。大食懾於唐軍軍威,再不敢出兵。

從此,大唐軍威威震八方,四海畏服。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大將軍之女可以如此跋扈?

何執政

然而,月滿則虧,威震天下的大將軍也不例外,何況朝中還有嫉賢妒能的右相在。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令,攻佔吐蕃石堡城。王忠嗣上書反對,“石堡城地勢險要,城防堅固,吐蕃守衛森嚴。要攻下石堡城,肯定要犧牲數萬士兵的生命,對我們來說,得不償失,不如見機行事,等敵人露出破綻再行動。”

這時,另一位唐將董延光極力主張攻取石堡,於是唐玄宗強令王忠嗣接應董延光出兵。對於這項任務,王忠嗣表現地十分消極敷衍。當時部將李光弼忍不住提醒他說,“您連重賞都不懸,誰肯為他賣命?到時候如果董延光失敗了,肯定把罪責推到您身上”。

王忠嗣回答:“石堡城雖然重要,但得到它不足以制敵,失去它也沒什麼害處,我不忍心用數萬人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官職。即使因此獲罪,我大不了被降職,再不濟被外放當個小官罷了”。

果然,董延光攻佔石堡城失利後,把髒水全部潑給了王忠嗣。與此同時,奸相李林甫也趁機落井下石,誣告王忠嗣有造反言論。玄宗勃然大怒,要求論罪處死。儘管在哥舒翰的求情下,玄宗網開一面,但王忠嗣還是被貶為地方太守,一年多以後暴病而亡。後世司馬光對王忠嗣之死感慨萬端:自古忠賢,善於謀劃國事,可惜不能保全自己啊。

《長安十二時辰》,為什麼大將軍之女可以如此跋扈?

王忠嗣死後6年,安史之亂爆發。盛唐氣象急轉而下,再也未能恢復元氣,同時導致了吐蕃崛起,阻擋隴右,最終導致西域的丟失。從這次失去西域以後的1000年間,中原王朝再也沒有掌控過這片土地。還有王忠嗣的遺志得以繼承,後期安定大唐的名將哥舒翰、李光弼、郭子儀都曾在其麾下耳濡目染,但是也無法挽回唐朝的頹勢,苦苦掙扎之後,淪為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隴右的丟失,也造成西夏崛起,新興的中原王朝宋朝無力得到冷兵器時代的馬來源,再加上北面強大的契丹,最終導致崖山傾覆,中原王朝都始終無力反抗草原上來蠻族。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是,如果王忠嗣不被貶黜,安史之亂就很可能不會發生;如果王忠嗣不早折,而重新被啟用,安史之亂終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但盛唐的局面有可能長期延續下去,中原王朝也可以長治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