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海上築牆”阻擋難民潮

在陸上邊界嚴防死守的同時,希臘還計劃在愛琴海設置浮動屏障阻擋難民湧入。這一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海上隔離牆”,被指嚴重違反國際法。

2月27日,土耳其政府宣佈不再阻止難民進入歐洲。頃刻間,大批難民如開閘放水一般從土耳其湧向希臘。面對來勢洶洶的難民潮 ,希臘除了採取強硬手段封堵之外,別無他法。


希臘:“海上築牆”阻擋難民潮

大量難民渡過愛琴海登上希臘島嶼


單方面改變爭議海域現狀

希臘政府計劃在愛琴海水域設置浮動屏障,用於阻擋難民從海上湧入。這道海上屏障長2.7公里,高於海平面50釐米,帶有燈光裝置,以便在夜間可見。工程總成本約50萬歐元,包括4年的維修費用。希臘政府計劃在未來兩到三個月內完成相關的準備工作。該項目的招標計劃顯示,實施這項工程的目的是“緊急回應日益嚴峻的難民問題”。希臘國防部長帕納約託普洛斯表示,設立浮動屏障的計劃是正確的,希臘有信心憑藉這項工程收到威懾效果,對阻擋難民湧入起到關鍵作用。希臘移民部長米達拉基斯稱,該計劃有利於希臘防範鄰近土耳其的地區,同時向外界表明,希臘並非一個“可以隨意出入的國家”。

據西班牙《每日報》報道,希臘這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海上隔離牆”工程是違反國際法的。

報道指出,希臘與土耳其兩國在愛琴海島嶼和海洋權益歸屬方面長期存在爭端。土耳其認為,靠近土耳其的島嶼是該國大陸架“升出海平面的部分”,因此主張以愛琴海中線為界劃分島嶼和海洋權益。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愛琴海3000多個島嶼中有2000多個歸屬希臘。雖然有些島嶼距土耳其只有1—2海里,但仍然由希臘方面控制。希臘政府認為,愛琴海上的島嶼向四周延伸島嶼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些島嶼周邊12海里的海洋權益歸屬希臘,愛琴海上空的飛行區也應據此來劃分,希臘不接受土耳其的“中間線”劃分方案。

由於在海洋權益劃分的問題上談不攏,希土兩國頻頻發生摩擦。1987年2月,希臘政府宣佈將在爭議海域勘探石油。當年3月,土耳其的一艘石油勘探船在軍艦的護衛下進入爭議海域,致使矛盾激化。1996年1月,希土兩國又因距土耳其不遠的伊米亞島的主權問題發生衝突,在美國的調停下才暫時達成協議。

為緩和希土兩國之間的海洋權益爭端,1996年2月15日,歐洲議會召開會議,強調“希臘的邊界是歐盟邊界的一部分”,要求土耳其遵守國際條約,兩國應通過國際仲裁或到海牙國際法院辯論的方式和平解決爭端。同時,會議要求希臘遵守國際海洋糾紛的處理原則,即“不允許單方面改變爭議島嶼和海域的現狀”,特別是不得在島嶼上和海上構築、部署具有防禦功能的設施,更不能將它們用於軍事目的。在這次會議之後的20多年中,希土兩國沒有發生大的摩擦。如今,如果希臘在愛琴海上部署隔離設施,那麼無疑將違反國際法中“不允許單方面改變爭議海域現狀”的原則。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難民潮爆發以來,希臘當局在愛琴海“打擦邊球”的行動越來越多,包括加大海上巡邏的力度,攔截船隻,使用熱成像儀等高科技設備對船隻進行檢察,等等。在有主權爭議的海域實施這些行動,有違《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精神。另外,多個民間團體和慈善組織也質疑希臘政府的做法:“‘海上隔離牆’不可能阻止難民湧向希臘,只會增加難民船撞擊、傾覆的風險,並影響救援行動。”此前,愛琴海曾多次發生難民船傾覆事件,造成上百人遇難。

設置“海上隔離牆”是希臘“嚴控邊界、防範難民”的措施在海上的延伸。經由土耳其進入希臘是中東難民進入歐洲的主要通道。希臘社會高度關注難民衝擊希土邊界的情況。希臘政府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邊界”,調集大批防暴警察及軍隊前往希土邊境地區。土耳其一側的難民向希臘一側的軍警部隊投擲石塊、雜物、燃燒彈,希臘警方則使用催淚彈和閃光彈還擊。陸上邊界吃緊,希臘當然不希望海上邊界再被難民潮攻破,於是就有了修建“海上隔離牆”的計劃。

據土耳其《國民報》報道,“海上隔離牆”在人道主義層面遭到譴責。“大赦國際”抨擊希臘政府:該計劃對橫渡愛琴海的難民而言,使原本非常兇險的路途更加危險。該組織的歐洲研究部主管莫拉提表示:“這會給那些迫切尋求安全的人帶來更多危險。海上屏障不能從根本上阻止難民。”希臘主要反對黨激進左翼聯盟也譴責該計劃是“人類之恥”。


希臘:“海上築牆”阻擋難民潮

被鐵絲網攔下的置身土耳其的難民:越過鐵絲網就是希臘


難民權利保護的“重大倒退”

據英國《衛報》報道,在應對難民的問題上,這不是希臘政府第一次遭到“違反國際法”的指責。

2019年10月下旬,希臘政府向議會提交了關於“快速審批庇護或遣返難民”的法律草案,以縮短難民滯留希臘的時間。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表示,這項法案使希臘終於有了“清晰、簡潔、實用的難民庇護制度”,縮短了“真正的難民”申請庇護的時間,並把救助難民家庭列為優先事項,給予他們迅速獲得醫療和教育資源的權利。根據該法案,希臘政府收到的每一份難民庇護申請將在6個月內處理完畢,而不是之前規定的9個月;針對申請人的判決將在10天內通知申請人,而不是之前的20天;如果庇護權申請人不與希臘當局合作,或通過不法渠道離開希臘,那麼庇護權申請將默認作廢。

《衛報》指出,希臘政府的表態避重就輕,事實上,這項法案的某些規定違反《日內瓦公約》及歐盟的《都柏林公約》,將使一些申請庇護的難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具體來說:法案提高了難民申請庇護權的條件,例如不再接受以“創傷後應激障礙”作為庇護申請的有效依據;限制難民在希臘的活動範圍,所有尋求庇護的難民從提交申請直至審核完成,都必須留在難民營,以便在其申請被駁回時能夠儘快予以遣返;在庇護權審批委員會作出否定判決後,如果未能按照申請人的地址通知其本人,可以由法律代表代為接收文件,從而令判決快速生效;未獲得庇護權的申請人的臨時居住證和工作許可證將即刻作廢;如果難民抗議或拒絕當局進行營地轉移,或者反對其他相關安排,均被視為放棄庇護權。

上述條款與保護難民的國際公約牴觸,其實質是支持希臘政府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對難民進行身份審查的情況下就匆忙下結論,並採取遣返程序,這在難民權利保護方面是“重大倒退”。因此,“人權觀察”“無國界醫生組織”“大赦國際”等15個人權組織都反對這項法案。


希臘:“海上築牆”阻擋難民潮


難民成為國際博弈的籌碼

據法新社報道,希臘政府很無奈,面對來勢洶洶的難民潮,除了採取強硬手段實施封堵以外,確實別無他法。

2016年,土耳其與歐盟簽訂難民安置協議,土耳其同意以接收難民為條件換取歐盟的安置資金和免籤待遇。於是,經土耳其到希臘再進入歐洲其他國家的難民大幅減少。自2019年以來,一方面,土耳其指責歐盟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夠;另一方面,土耳其介入敘利亞戰事,但沒有得到歐盟的支持。由此,難民成為土耳其國際博弈的籌碼——希臘乃至歐盟面臨新一波難民潮的衝擊。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2019年經海路和陸路進入希臘的難民總計達到7.5萬人。從海路湧來的難民登上希臘萊斯沃斯島、薩摩斯島、希俄斯島、萊羅斯島和科斯島。這些島嶼上建有難民營,合計收容能力為6200人,但已有超過4.2萬名難民滯留在這些島嶼上,大大超過難民營的收容能力。由於島上設施超負荷運轉,衛生和安全都難以保證。為緩解這些島嶼的壓力,希臘政府多次試圖把部分難民轉移到希臘本土,但遭到本土居民的反對。希臘政府原本承諾在2019年底前向本土轉移約2萬名難民,但迄今為止連一半的任務都沒有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