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云上博物馆

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为丰富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济南市博物馆在展示本馆精品展览、线上展馆、3D文物、文物动漫片等数字资源的基础上,近期将陆续推出“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满足公众足不出户在线参观的需求。

今天,济南市博物馆讲解员为您讲述国家一级文物“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第六期

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以后活跃于苏州画坛和书坛的著名画家和书法家,是“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和“吴门四家”(文征明、祝允明、王宠、陈道复)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和书法造诣高深,技法全面,影响深远。其后辈子孙多有秉承家学、父子相继者,他们在翰墨飘香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得以饱览大量家藏的前人作品,并亲受指点熏陶,因而形成了家学渊源的绘画世家。文征明的子侄孙辈,多有擅书画者,其子文彭、文嘉,侄子文台,孙子文元善,孙女文英及玄孙文从简,曾孙女文淑,曾孙文楠、文震亨都是吴门文家的高手,成就各有千秋,享誉画坛。文氏父子的作品虽传世较多并声名远播,但将其父子3人不同时期的书画作品精心组合装裱为一卷,堪称绝妙并且罕见。珍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山静日长图》合卷即为一例。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山静日长图》共分三段。分别由文彭、文嘉、文征明创作完成。

卷首由文彭题“山静日长”4字,笔墨浑朴,遒劲有力。卷为纸本,纵32厘米,横105厘米,落款“三桥文彭”。文彭(1498-1573)是文征明的长子, 文嘉的胞兄。他字寿承,号三桥。少承家学,曾官至国子监博士。书法上习王羲之、孙过庭,绘画学其父风格,尤善墨竹、山水,而书法、篆刻造诣则更是超过绘画,其篆刻艺术成就名噪当时,著有《文博士集》。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卷中为文嘉依其父兄题记及行书感怀而绘《山静日长图》。纸本,设色,纵32厘米,横143厘米。此图由左至右分别为远山、平湖、山石、飞瀑、松竹、隐居草堂和人物等。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远处湖水浩淼,在袅袅的垂柳下,两个牧童骑牛吹笛,融入田园牧歌之中。在波光粼粼的湖畔,3位老者被周围明丽的景色所陶醉,倚杖而立,高谈阔论。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近景巨石兀立,坡岸平铺,古树从石罅迸出,盘根错节,挺拔苍郁。而一条曲折的石阶小径,蜿蜒伸入幽静的山谷之中,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山石右侧,飞瀑扶摇而下,汇入平湖。涧曲泉清,潺潺若响,一雅士坐于溪边,好像在濯足畅怀,有一小童在大树下忙碌地捡拾松枝。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画幅右侧描绘出文人高士的居室及周围艺圃的景致。只见柴栅围墙,蓬门一牖,院内茅屋数间,屋前松槐耸立,四周植被繁茂,屋后修竹阴翳。在茅屋正中,案几上放有书籍,主人正展卷吟读。旁边有一手持团扇的侍童,正在炉前烧火烹茶。侧屋内,有一双手端盘的侍童,好像在恭敬地给主妇献茗。

文嘉(1501-1583)是文征明的次子。字休承,号文水。曾官至和州学正,即在州学中负责教育所属生员的官职。他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父兄的影响,善诗文书画,尤精鉴别书画,著有《读云烟过眼录》《钤山堂书画记》等。他擅画山水,笔墨疏秀。此图卷创作于明万历五年(1577)中秋,时年文嘉已76岁。由于是画家年迈感怀之作,所以他不仅以特定人物的具体活动为依据,通过画幅塑造出合乎隐者理想、情志的特定意境,而且生动地表现了文人高士隐逸生活的情景,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同时,他还基于对其父、长兄诗文的深刻理解,在这些平凡的小景中赋予隽永诗意,成功地传写出了他与父兄在永恒的山川自然面前获得精神超脱的悠然心境,反映了画家善于运思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才能,实属晚 年精心构绘的佳作。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卷后为文征明行书诗文,纸本,纵29厘米,横133.3厘米。诗文共35行,计335字。诗文开篇即引用宋人唐庚的《醉眠》诗首句来借以发挥和阐述自己对世人热衷追逐声利场、我却独然清闲自在的感怀。文征明引其诗而抒怀,是与他当时生活的环境、追寻的理想、造就的性格所决定的。文征明(1470-1559),原名文璧,字征明,以后改征明为名,征仲为字,号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征明高寿,一生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4朝,过着较为舒适的士大夫生活。他工诗文,长书画,有文学修养,造诣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早年作品细致清丽,中年用笔粗放,晚年则粗细兼具。特别是步入高龄后,仍然笔力不衰,其书法、绘画成就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征明及其子文彭、文嘉所生活的苏州,至明中叶后,由于工商业的逐步发展,推进了经济的繁荣,各路客商络绎不绝,一时成为全国比较富庶的大城市,同时也很快成为各种艺术行业交流和四方文人雅士聚会的最好场所。这些文人雅士既要依赖城市经济的发展,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又难以在嘈杂喧嚣的闹市中领略生活的清幽宁静与超凡脱俗,因而普遍地产生一种身在闹市,向往山林的矛盾心态。他们只能运用熟练的笔墨,描绘周围的园林景物,从而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但由于他们的绘画只限于一般士大夫的小圈子,且多崇尚摹古,不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发展到最后只能是逐步衰落。

文旅战“疫”·泉城在行动|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明·文氏父子《山静日长图》合卷

鉴赏此卷,确能令人领略到一种推开历史与艺术之门的沉重和喜悦。一是,文征明书诗、文彭题首及文嘉补图并非同时所作。经考证,文征明借诗抒怀在癸丑年春日,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时年文征明已84岁高龄,文彭也已55岁,步入中年。而文嘉补图则在丁丑年中秋,即明万历五年(1577),此时不但文征明早已仙逝,其兄文彭也已作古。因此,原只有文征明书诗及文彭所题“山静日长”,事过24年后,文嘉见其父及兄旧时之作,睹物思人,依题作图,追思抒情,真可谓书画艺坛任竞妍,父子情深翰墨缘。二是,文氏父子三人紧扣“山静日长”这一主题,以心相交,以墨相会,书画之精,内容之丰,形式之美,合装之佳,真可谓珠联璧合、艺苑奇葩。三是,尽管图卷已历经人间沦桑,但流传至今仍保存完好,愈显珍贵罕见。观此绝妙之品,书香墨魂荡然其间,颇给人以雅致清新、妍妙无穷和思古思贤之感。此卷 1988年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至此想必您对这件文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希望您有机会到我们济南市博物馆来一睹这件珍贵文物的风采。

谢谢您的收听。


下期精彩预告:【云上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为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第七期:春秋齐叔姬双耳铜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