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宋代六大窯系之一,它是繼唐代的邢窯白瓷之後興起的一大瓷窯體系。


- COLLECTION MUSEUM -

溯 源


定窯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1938年在河北省曲陽縣澗瓷村發現古窯址。近年又多次發掘調查,發現了最下層堆積著晚唐的破片;中層的是五代時就已大量生產;最上層為印花、畫花的薄瓷片,是屬於北宋中期以後,在政和、宣和年間。


這些考古發現證明了定窯始燒於唐代早中期,唐代晚期由邢窯的衰落而崛起,最終取代了邢窯的地位。五代時定窯的產量已經很大,政府在此設關征收瓷器稅。北宋中期以後是定窯的鼎盛時期,金代繼續生產,終於元代。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五代 定窯白釉塔式罐

尺寸:口徑7.8釐米 底徑12.5釐米 高39釐米 出土地:定窯

直口,圓唇,短頸,豐肩,深腹,罐底以仰蓮為託,下承喇叭形高足。罐蓋為覆碗形,上有桃形紐。通體光素無紋,僅在中腹劃刻三道極淺的弦紋。胎體潔白堅硬,釉面光潤明亮,釉色白中泛青。


近年有學者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大批金代、南宋墓葬、遺址出土定窯瓷進行研究,證實金代定窯仍處於繁榮時期,大批精美的印花瓷產於此時。定窯是北方極有影響的窯口之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窯系,山西平定窯、介休窯,四川彭縣窯等均生產定窯風格產品,寧夏靈武發現的西夏窯亦受到定窯系的影響。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金 定窯雲龍紋盤模

尺寸:口徑15釐米 底徑11.5釐米出土地:定窯

平底印花盤之內模。淺腹,模面近口部刻一週回紋,緊靠回紋刻一週卷草紋,底部刻卷枝草葉及一條身體盤曲的夔龍。模底刻"甲辰正月望日造"。土黃色胎體堅緻細膩,表面平整光滑。


- COLLECTION MUSEUM -

特點


定窯以燒造白瓷馳名中外,也生產黑釉、醬釉(紫釉)和綠釉瓷。其胎骨潔白細膩,釉質潤澤、勻淨,釉色白中閃黃。


裝飾以印花最為精緻,線條清晰、佈局嚴謹、密而不亂、層次分明,有很高的藝術水平。


裝飾題材以花卉最多見,有牡丹、蓮花、菊花、海棠花、梅花和葵花;禽鳥類有孔雀、鳳凰、鷺鷥、鴛鴦、雁、鴨,多與花卉組合,如孔雀牡丹、鴛鴦蓮花;此外尚有龍紋和嬰兒攀花紋。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嬰兒攀花是宋、遼、金、西夏時期南北諸窯廣為流行的題材,以本窯最具影響,有嬰兒牡丹、嬰兒蓮花、嬰兒三果、嬰兒蓮塘趕鴨等。


定窯還燒造金彩描花器,有白定描金、黑定描金和紫定描金。用毛筆蘸金水在瓷上繪畫,揮灑自如,能充分運用繪畫技巧,比印、剔、刻、劃等技法有更大的優越性。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1983年合肥出土的紫定描金彩瓶是極為難得的珍品。此瓶在肩腹間繪荷蓮蒲草,腹下部繪十八瓣變形雙鉤仰蓮瓣,內繪變形牡丹,頗為典雅精緻。


- COLLECTION MUSEUM -

款識


有些定窯器物帶有款識,“官”字多刻在碗、盤的足內,在瓶、壺、罐上者較少。也有刻“新官”兩字者。其他有“尚食局”、“尚藥局”、“食官局正七字”等宮中機構名稱,以及“五王府”、“定州公用”等官府名稱,說明有些定窯瓷是專為皇室官府燒造的。


另外宋代定窯器尚有刻“高位”二字銘和在刻紋蓮花碗的釉上寫有紅色“長壽酒”三字銘。後者顯然使用二次燒成的釉上彩工藝所制。“高位”、“長壽酒”應屬吉祥語。

定窯之器中,有極少數是有款識的,如“尚食局”、“五王府”等,還有帶“官”、“新官”字樣的款,這些都是入窯燒製前刻劃在胎的底足上的,一般用楷書體,雖寫得不大規正美觀,但卻表現得自然有力。


還有一些和宮廷建築有關的款,是送到宮裡後由宮中玉工後刻上去的,如“奉華”、“風華”、“慈福”、“聚秀”等。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 COLLECTION MUSEUM -

工藝


定窯在燒造技術上的成就是發明了芒口覆燒法。覆燒就是把器物反扣過來,裝在匣缽內入窯燒造。覆燒法在唐代山西的一些窯址已在使用,如窯柱和三角形支釘覆燒、窯柱與碗盤開澀圈覆燒等,但這些都是在窯內明火裸燒。定窯則使用了缽形支圈覆燒法、盤形支圈覆燒法及支圈覆燒法,而且這些支燒具和器物均放在匣缽內,避免了明火燒造的缺點。


但定窯覆燒法亦有不足之處,即由於器物的口倒扣在支圈上,口部一圈無釉,形成芒口。為了彌補這一缺點,往往在這些瓷器上鑲有金口、銀口或銅口。但也有少量定瓷用金屬裝飾是為了顯示豪華,如河北定縣塔基出土的定窯刻花瓶,除鑲銀外,還配有銀質帶花蓋。這些鑲有金、銀等金屬的器皿稱為“金裝定器”。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宋定窯印花纏枝蓮紋盤

尺寸:口徑30.1釐米 底徑13.5釐米 高5.6釐米出土地:定窯

侈口,弧腹,平底,圈足。口部包鑲銅金屬稜扣。口沿有雙凸弦紋,盤壁印纏枝蓮花,中間飾折枝蓮,盤壁與盤心之間以回紋相隔。胎質堅硬細膩,釉色白中閃黃,釉面瑩潤,積釉處有淚痕。此盤紋飾佈局嚴謹,層次清晰,線條流暢,給人以素雅,高貴之感,是定窯燒製高峰時期的佳作。


宋代定窯在燒造技術上的另一重要進步是“火照”的普遍使用。屬定窯系的四川彭縣磁峰白瓷窯址就出土了北宋初年的“火照”。“火照”多用碗盤等廢坯片中間挖一孔而成。它與燒製的產品同時入窯,放在窯床的前後左右及中間等處。窯工用“火照”檢查燒製過程中的窯爐溫度與氣氛。當達到燒成的關鍵時刻,窯工取出“火照”觀察燒成效果,以確定升溫、降溫、停火和控制空氣的供給與否。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金定窯雲龍紋盤模

尺寸:口徑15釐米 底徑11.5釐米出土地:定窯

平底印花盤之內模。淺腹,模面近口部刻一週回紋,緊靠回紋刻一週卷草紋,底部刻卷枝草葉及一條身體盤曲的夔龍。模底刻"甲辰正月望日造"。土黃色胎體堅緻細膩,表面平整光滑。


山西一些宋代窯址還進一步把“火照”發展成“測溫環”、“測溫錐”及“測溫炷”(“拉炷”),使用起來更為方便。這些測定窯內溫度的器具對提高產品質量起了重要作用。過去傳統觀念認為,最精細的定窯瓷均是北宋時期的產品、金代產品“粗陋”。


- COLLECTION MUSEUM -

辨偽


一、釉質是否有玉質感


宋代制瓷以有玉質感的為上品,特別是作為宮廷燒造的瓷品,更是必須要燒出玉質感來的。因此,一件定窯瓷器物上手,首先要看有無玉質感。真品應是釉水瑩潤,富有靈動之氣,就如白玉一般的。


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燒造溫度等不易掌握,一般都是氣韻呆滯、釉色蒼白,無玉質感可言。個別能燒出玉質感來,但常見色彩顯新。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北宋 白釉蓮紋長頸瓶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


五代之後,定窯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妝土了。所施白釉的釉水為白中閃黃,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謂的“象牙白”色。少數質差的釉為白中微閃灰黃。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狀,因為施釉較薄,所以薄處能隱約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處可見積釉呈淺淺的黃綠色。積釉處氣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


這也是一個鑑定時要注意的要點。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窯特定的燒成氣氛,故難以燒出“象牙白”的釉色來。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黃,在器物折腰處也難見淺黃綠色。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 臺北故宮藏


三、要見“竹絲刷痕”


定窯的制胎工藝中,在胎半乾之時,有用竹絲刷子旋修這一道工藝,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絲刷痕”。定窯因為施釉較薄,燒成後,在釉薄處透過釉面就隱約可見竹絲修胎所留下的刷痕。


這是定窯瓷的一個基本特徵,在鑑識時必須特別留意。仿品中常不見這種“竹絲刷痕”。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夠自然。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宋 定窯白瓷刻花連紋洗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四、釉面常見“蠟淚痕”


這種“淚痕”是由於上釉不均勻,入燒時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蠟淚狀凸起,球面下部呈淺水綠色。這種“淚痕”只出現在盤碗的外部。


有否“淚痕”也成為鑑識是否北定的一個基本特徵。當然,不是每一個定窯瓷都有“淚痕”,但有“淚痕”比沒有“淚痕”的要容易確認。一般的仿品是較難做出來這種“淚痕”的。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宋 定窯劃花牡丹紋圓洗 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五、工藝特點


定窯到金代,胎釉和工藝上有一些變化。雖然胎質仍潔白細膩,但釉色多呈乳白色。工藝上雖承接了“覆燒法”,但在工藝上又有所變化。即在許多盤碗的內心颳去一層釉,露出胎骨,然後疊燒,這露胎處通常稱為“澀圈”。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宋代 定窯各器底部


定窯器除黑釉器外多數都有花紋裝飾。裝飾手法從北宋早期到晚期先後有劃花、刻花和印花等多種。早期劃花系用竹籤類工具在瓷胎上劃成。所劃線條比較細,坡度很小,圖像自然豪放。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宋 定窯柿釉瓣口碗


六、刻花法比劃花法出現稍晚。


刻花是用刀子在胎骨上刻成的,用的還是“一面坡”的刀法,刻線較寬,坡度大,圖像剛勁有力。有時候劃花和刻花也常出現在同一器物上。


刻劃的花紋早期有蓮瓣紋、纏枝菊紋和蕉葉紋、回紋等,稍後又出現花果、蓮鴨、魚水、雲龍等紋飾,而且在圖案一側常劃一細線,以凸出圖像的立體感。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刻花螭龍蓮花紋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印花花鳥紋刻花牡丹紋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印花裝飾是用模子在胎上模印而成,始見於北宋中期,成熟於後期。定窯所印的圖案都是層次分明、線條清晰、繁而不亂的。


主要題材以花卉為主,以牡丹、蓮花為多,次之為菊花。有纏枝也有折枝的,圖案講究對稱。此外,魚水紋、龍鳳紋和各種禽鳥紋也不少。


定窯,瓷器中的“白富美”

花卉紋常見與動物紋相組合


仿品當然也可仿造印刻上述各種圖案,但常見進刀遲疑,線條呆滯,圖像木訥。印花的則是形象模糊,章法混亂。真品刻劃一氣呵成,圖像有一種流暢之美,仔細審察,不難識破。


定窯的仿製,從宋到明清、民國、現代一直不斷。明清仿品,自有該時代的一些時代特徵。近年按照當年圖譜所仿燒的一些贗品,胎釉和工藝均難以到位,無論胎質、釉色、分量和工藝等均無法與真品定瓷相比擬。瞭解了定窯的胎釉、工藝和裝飾特點,反覆對照真品去審察,是不難將贗品剔除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