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9個特大

經常說大城市、大城市,到底啥樣的城市才能算是大城市?

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9個特大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對城市規模的界定是以城區常住人口的數量來劃分的:

超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以上。

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

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到500萬之間,其中300萬-500萬的為Ⅰ型大城市,100萬-300萬的為Ⅱ型大城市。

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9個特大

按照這個劃分,根據住建部在3月底公佈的《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數據,全國有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15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500萬,29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超過300萬,那中國主要城市可以分為這樣幾個梯隊:

第一梯隊:超大城市6個

上海(2423.78)、北京(1863.4)、重慶(1507.66)、廣州(1315.42)、深圳(1302.66)、天津(1296.81)。

第二梯隊:特大城市9個

武漢(918)、成都(837.97)、東莞(685.03)、南京(657.2)、杭州(650.49)、鄭州(626.19)、西安(586.61)、瀋陽(565.12)、青島(512.7)


第三梯隊:Ⅰ型大城市13個

哈爾濱(486)、長春(456.4)、合肥(429.24)、濟南(415.49)、昆明(397.97)、大連(380.83)、長沙(374.43)、太原(372.97)、寧波(368.51)、南寧(361.42)、蘇州(357.25)、廈門(349.98)、福州(300.71)
另外,貴陽、石家莊、南昌等省會城市,城區人口在100萬-300萬區間,還沒有拿到Ⅰ型大城市的入場券。

以上便是中國大城市在規模上的基本情況。

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9個特大

城市規模有啥作用?

雖然說人口多了,顯得擁擠,各種資源嚴重被佔用,但好處也不少,讓我們用事實說話:

2018年7月,國家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要求申報建設地鐵的城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應在300億元以上,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元以上,市區常住人口在300萬人以上。

----說明城市規模關係到一個城市的市政設施建設,比如地鐵。

2019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改革的意見》,特別提到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則要精簡積分落戶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說明城市規模和戶籍管理直接掛鉤,而這關係到大家落戶的難易。

再比如樓市調控,國家會根據城市規模實施因城施策、分類調控。

可見,城市規模還是很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各地政府不僅鼓勵二胎生育,而且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都在努力將自己的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


最新城市評級:6個超大,9個特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