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康德批判问题的形成

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康德批判问题的形成

让我们回到哲学本身!在大学学习期间以及工作的初期阶段,康德在德国所见到的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就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如果我们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它,那就是理性主义,在方法上则是独断主义。之所以称它为理性主义,是因为它是一种理性哲学,它相信:我的理性对世界的论断是真实的。从(天赋的)理性原则出发能够获得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且也不必借助于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对于理性主义者来说,经验并不是认识的基础和界限,因此,他们也没有理由怀疑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这种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超越经验和超越感性的科学而存在。况且理性主义者也创立了这样的形而上学体系。他们采用的是独断主义的方法,也就是说,不做事先的批判性检验,也不管理性是否有能力在不依赖经验的前提下获得超验的确定性认识。康德的老师克努岑就是一个沃尔夫主义者,在老师的影响下,康德到1760年左右也一直是一个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的追随者。

然后便发生了思想的转变。康德被从“独断主义的昏睡中”唤醒了,而唤醒他的人就是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洛克曾说:没有感官经验,理智中就一片空白。这是彻底的经验主义。只有经验(包括外在的感官经验和内在的自我观察的意识活动)才是我们的认识的源泉,而且也是认识的界限。对于这种经验主义来说,因为经验不为超验提供任何根据,所以超验科学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则是不可能的。

康德开始怀疑理性主义的正确性,因而也开始怀疑旧的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是否是可能的,这种怀疑尤其表现在《视灵者的幻梦》一书中。在朋友们的请求下,康德与瑞典通神学家和视灵者埃曼努尔·斯韦登伯格(1688—1772)展开了辩论,康德利用了这一辩论,使它成为与独断的形而上学“幻梦”的一次清算。关于这两者,康德说,虽然他们的想法是可行的,但是他们的思想却与某些疯子的幻觉有些类似。他告诉人们,那些人(一旦离开可靠的经验的基础)是如何按照严格的逻辑方式获得最稀奇古怪和出人意料的原理和体系的。康德与独断的形而上学分道扬镳了,他关于沃尔夫哲学说的一段话已经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某些思想界的空中楼阁的建筑家……那么我们必须忍耐他们的说法中的矛盾之处,耐心等待这些先生们从幻梦中醒来。”他的整篇文章都带有类似的嘲讽语气:“机敏的胡迪布拉斯本来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解开这个谜;因为照他看来:如果一股季肋部的风呼啸着吹进内脏,那么要看它朝哪个方向吹,如果它朝下吹,出来的就是大粪,如果它朝上吹,就会出现幻象或者显灵。”“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动机促使我去研究这种无聊的琐事,这等于是在继续传播荒诞的故事,一个理智健全的人是很难去听它的,更不用说还把这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放到哲学研究著作中去……愚蠢和智慧之间的界线是如此之模糊不清,以至于由于在其中的一条道路上走得时间太长了,也难免有时会沾着另一条道路的边。”康德说,像斯韦登伯格这种“视灵者”是应该被送进精神病院的,但是问题不仅在于这些“视灵者”,那些思辨的形而上学的信徒与“视灵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也常常陷于幻想,把自己的想法当作事物的真正秩序,只不过一个是感性的梦幻者,一个是理性的梦幻者而已。在这里我们看到,康德与旧的形而上学已经分手了,当然还有些恋恋不舍,因为他承认自己曾经对它情有独钟,“命运驱使我爱上了形而上学,尽管它很少对我有所帮助”。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康德给形而上学下了新的定义:形而上学是关于人类理性界限的科学。康德又接着说:“只不过我在这里还不能精确地确定它的界限。”

康德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这个界限。一边是理性主义,一边是经验主义,谁是正确的呢?康德说,为了做出区分,我必须事先做点在我之前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我必须对人类思维器官的整个结构进行重新考察。只有当我弄清楚了,作为我们知识源泉的思维器官,它的工作方式的有效范围和界限在哪里,然后我才有充分的权利做出判断,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它可能是什么样。也许得出的结论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者都不正确?或者,它们各自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是正确的?“我的目的是要说服所有那些认为形而上学有研究价值的人,让他们相信把自己工作暂停下来非常必要,把至今所做的一切东西都看作不曾做过,并且首先提出‘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这一问题。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之以无限希望却始终没有实现?不管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有知也罢,无知也罢,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不能再在目前这种状况上停留下去。”

康德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专心思考这个问题,这表明:首先,这个问题非常难;其次,康德对这个问题思考得非常细致和耐心;再次,显然康德既不想也不能对争论的双方感到满意。1770年,康德发表了《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在其中他对于这个问题做了初步的解决。但是又过了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康德五十七岁那年,他才发表了令世界震惊的《纯粹理性批判》。

世界哲学史丨施杜里希:康德批判问题的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