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被批後離家出走:所有的離家出走,都應該扼殺在家門口

又到金秋9月,娃兒上學,老母親終於又可以嘚瑟了。然而,微博上一則消息,卻再次敲響我的警鐘。

8月31日,一名8歲小學生因沒寫完暑假作業,被批評後離家出走。經當地公安調取監控追蹤顯示,男孩正扛著衣服和枕頭兩個大包在路邊晃盪。民警表示:男孩被找到時,已多次乘坐公交車準備找親戚,離家20多公里。

8歲孩子被批後離家出走:所有的離家出走,都應該扼殺在家門口

現在的孩子,為何動不動就想離家出走?就在上個月,我的親生女兒,同樣動過要離家出走的念頭。事情起因:女兒約了她的閨蜜來家裡玩,結果兩個人因為一件小事吵架,把閨蜜惹哭了。我當時正哄著弟弟睡覺,一聽到哭聲,弟弟也醒了跟著哭,我心裡非常惱火,就把女兒罵了一頓。

她堅持自己沒錯,甚至揚言,馬上要出去走走散散心,幸好爸爸及時趕回來,解散了一場危機。

事後我自己想想,也許不該對孩子過多要求,她也有心裡委屈。這件事給我提了個醒,孩子難管教,我們更加要注意瞭解孩子的心裡活動,稍一不注意,他們還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怎麼和他們鬥智鬥勇,要好好的未雨綢繆,因為有些遺憾,可能是一輩子的!

就在去年一年,我所在的小區就出現了三起小孩離家出走的案例,這還只是爆出來的,還不知道有多少是跟我女兒一樣,有想法而沒產生行動。孩子離家出走,原因幾乎都是和家人了鬧彆扭,想自己出去散散心或者去同學家尋求安慰。其中有兩例孩子順利回家了,而有一例,當父母找到的時候,孩子已經沒了氣息。

近幾年,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頻頻爆出,以前總覺得這樣的事情離自己很遠,但是隨著孩子的想法越來越早熟,父母實在不得不防。現在的孩子早已經不是乖乖聽話的娃,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想法,必要時引導他們的行為。世道艱險,每個父母辛辛苦苦養娃大,誰也不願看到悲劇發生。

當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想法時,我們該怎麼辦?時代在變,我們的生活環境也不像之前那麼簡單,家長需要告訴孩子,有些危險,真的碰不得。因為在家裡,孩子再怎麼鬧,都還是安全的,但是,出了家門口,孩子會發生什麼事,誰也不可控。

8歲孩子被批後離家出走:所有的離家出走,都應該扼殺在家門口

01瞭解孩子,從源頭上化解

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很多,它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之一是動盪性強,少年們思想活躍、敏感但又自控力弱,一旦受挫折又心理能力弱。在這種心理因素下,少年們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他們就很容易走極端,以此來尋求解決問題。

暑假是熊孩子離家出走的高峰期,大多數孩子們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心理面情緒得不到舒緩,便賭氣離家出走。8月26日,河北邢臺爆料,有三個十來歲的小孩子,打出租車乘公交,竟然是組團要離家出走。幸好公交車司機細心的發現了破綻,及時攔住了這三個孩子,不讓他們私自離開,並且聯繫家長來接,救助了孩子。

事後,孩子媽媽來接時表示,三個孩子離家出走,原因竟然只是因為:家裡老人家把狗接走了。可見,大人眼裡的一點點小事,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在孩子心理尚不成熟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多留意關心孩子的動態,避免孩子產生極端想法。

朋友的兒子8歲,有一回,他一大早就吵著要吃冰淇淋,朋友沒有同意。孩子就生氣了,他大吵大鬧的衝著朋友喊:“你們不愛我了,我要離開這個家。”說完,他就揚勢要離開。

朋友無奈,一路跟著他回到小區樓下,兒子賴在樓下商店門口,就是不肯回家,眼巴巴的坐在那裡,一直央求朋友買根冰棍,又哭又鬧。

朋友礙於面子,經不住孩子哭鬧,最後只能答應給孩子買了根冰棍。在那之後,孩子經常用哭鬧來要挾朋友,滿足孩子各種需求。

現在的家庭,大部分都是以孩子為中心,時時刻刻考慮孩子在先,導致孩子過於自我,不懂得尊重別人。有時候孩子的離家出走,就是父母長期以來過度溺愛或驕縱造成的。因此我們父母的愛要適度,不要等過度之後後悔莫及。

孩子的每一次離家出走,都不是一次貿然的行動,肯定與平時的思想動態息息相關。所以,為人父母,我們更應該多點關注孩子的生活、思想,平時都與什麼朋友交往。當父母能夠做到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願意把心裡的秘密也拿出來跟我們分享的時候,父母也就成了孩子心裡最忠實的依賴了。

8歲孩子被批後離家出走:所有的離家出走,都應該扼殺在家門口

02告訴孩子,世道艱險

離家出走的孩子,大多數要面對飢餓、流浪的生活,如果說沒飯吃、沒地方睡覺只是一種磨難,那有些遭遇對孩子來說,可能是災難!

7月24日,湖南13歲男孩小恆放暑假來長沙玩,看到兒子一直在玩手機跟看電視,父親就說了他幾句,孩子經不住父親的責備,隨後離家出走。當警方找到孩子時,孩子已經溺水身亡。

我們不得知孩子在生前遭遇了什麼,也有網友在指責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失誤,其實對父母而言,孩子去世已成事實,最難過的是他們。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如何更好的處理好親子關係,避免悲劇發生。

孩子的離家出走,有時候面對的是生命的代價,對大多數女孩子來說,則難逃性侵的下場。半年前,一個偶然打錯的電話,徹底改變了小雨的命運。通過電話,哈爾濱女孩範小雨認識了一個總對她噓寒問暖、沒事就給她發紅包的“大叔”。由於孩子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根本不知道孩子認識的都是什麼樣的人。

6月28日,孩子在父親租住的地方離家出走,起初與其電話聯繫,孩子說與朋友外出遊玩,後來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7月2日,小雨的爺爺跑去警局報案,懷疑小雨被人拐騙了。“失聯”的範小雨,今年剛滿13週歲,有一定的智力問題,曾在特殊學校就讀過。

警方立案調查後發現,拐走小雨的就是那個打錯電話的“怪叔叔”,他不僅總給小雨發下體裸照,還在賓棺內對她進行猥瑣,甚至強行把她帶到廣東惠州,讓她嫁給自己的兒子。民警連夜從哈爾濱飛往廣東惠州,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成功解救了被拐兒童範小雨。

難以想象,這些離家出走後被騙走的兒童背後,都經歷了什麼?性侵、毒品、賣淫、童工,這一類的暴力字眼總與離家出走的後果掛鉤,我們不希望孩子們接觸到其中任何一個。所以,我們需要從源頭上排查,避免孩子產生離家出走的念頭,避免孩子碰到哪怕概率只有萬分之一的災難。

所以,在平時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還要告訴孩子,世界雖美好,但有些罪惡超出了父母的掌控,有些可能會遇到的災難,永遠不要去嘗試。

8歲孩子被批後離家出走:所有的離家出走,都應該扼殺在家門口

03如果可以,讓孩子多點體驗生活的艱辛

美國電影《雷蒙娜和姐姐》中,女孩雷蒙娜與家庭發生矛盾後,因為爸爸的不理解,一氣之下要離家出走。對此,她的媽媽並沒有強行阻止,而是平和的問她,你要離開多久。然後開始幫她收拾行李箱,一邊收拾一邊叮囑她路上要注意的安全和生活事宜,還親自送她離開。

萬般 委屈的雷蒙娜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徘徊輾轉在孤獨的街上,一路上不停回憶家裡的溫暖和甜蜜,最後經不住了只好給家人打電話。

不得不說,雷蒙娜的媽媽很聰明,不單沒有粗暴的制止孩子,還放手讓孩子從中體會離家出走的苦。當然,這裡的放手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放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比如父母悄悄在後面尾隨,可以讓孩子從中體會生活的艱辛,也會更加珍惜家庭的溫暖。

在中國這個大環境裡,放手讓孩子體驗離家出走的苦,似乎有點難。但是平時在生活中,不妨讓孩子多點體驗生活的艱辛,對孩子來說是好事。多吃苦的孩子,方能體驗生活的不易,更懂得社會的複雜,也就更能珍惜家庭的溫暖了。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