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场陷入僵局,英国围绕破解僵局出现分歧

一战爆发后,希腊政府在1914年8月寻求和英国结盟对奥斯曼帝国海峡地区采取行动,英国在权衡利弊之后,认为保持奥斯曼帝国的中立更符合英国的利益,拒绝了希腊的提议。英国海军部在8月份曾经考虑过对奥斯曼帝国海峡地区用兵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担心引起本国统治下的穆斯林的反叛和动荡。英国海军部取消了这一方案,努力争取奥斯曼帝国在战争中的中立,使协约国集团能够利用土耳其海峡的通道。9月份奥斯曼帝国暂时关闭海峡和10月底攻击俄国之后,英国仍寻求奥斯曼帝国中立的可能性。

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场陷入僵局,英国围绕破解僵局出现分歧

马恩河战役以后,在西线战场作战的双方陷入战壕战的僵局。英法两国寄希望于俄国在东线的攻势也被德国击退,俄国伤亡惨重,加上武器装备的落后和短缺,英国担心俄国能够继续坚持战争,担心俄国会寻求与德国求和,因此需要给予俄国大批援助,使它坚持作战。在奥斯曼帝国参战后,海峡通道彻底关闭,对俄国的援助变得非常困难。英国在11月份给了俄国一份非正式承诺:战后俄国将会获取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峡。但是俄国对此仍然感到疑虑。而英国的达达尼尔海峡行动计划证明俄国的疑虑不是多余的。英国战争委员会制定海峡作战方案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可以充分发挥英国的海军优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这样可以迫使土耳其退出战争,严重打击德国和奥匈帝国;占有海峡,英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影响俄国的行为。

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场陷入僵局,英国围绕破解僵局出现分歧

英国政府高层中出现了对于西线作战的批评和反思的声音。丘吉尔认为,有必要通过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去打破僵局,在他看来,俄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战争潜力巨大。如果能够给俄国足够的援助的话,就能够充分激发俄国的战争潜能,改变战局。一战爆发后波罗的海被德国封锁,英法两国能够支援俄国的途径只有通过处于北极和黑海的港口。北极地区的通航时间有限,加上陆上交通的落后,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黑海地区的港口通航条件良好,但是必须通过土耳其海峡。在土耳其加入同盟国阵营以后,俄国通过土耳其海峡与西方盟国的联系被切断,战略上要求对土耳其采取行动,打通海峡。

马恩河战役后,西线战场陷入僵局,英国围绕破解僵局出现分歧

面对西线战壕战的僵持局面,英国国内围绕如何破解僵局出现了分歧,最终形成了强调战术的团体和强调战略的团体。战术派主张制造一种刀枪不入的机器,可以应付机枪的扫射和越过战壕前进,来破解西线战壤战的困境。战略派主张不必去理会战壕困局,认为敌对联盟体系必须以整体视之。现代科技发展已改变距离与动员观念,在其他地区另辟战场等同于攻击敌人战略性侧翼。这些人发展成相对于“西战场派”的“东战场派”。英国在法国的远征军总司令弗伦奇反对在他统御的法国战场之外开辟任何新战场。他和法国的霞飞、福胞站在一方,他们坚信可以在西线取得胜利,对于基钦纳、丘吉尔和劳合乔治等人开辟新战线的看法持不屑态度。东战场派的战争方式合乎传统的英国海陆联合作战战略的思想。这种战略思想可以充分发挥英国的传统海权优势。英国战略派以英国海军大臣费希尔、丘吉尔和基钦纳为代表,他们一直在考虑选择新的战场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