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春季萬物復甦,氣溫漸漸升高,許多人紛紛脫去冬裝,換上春裝。
可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已經告訴我們“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無數經驗、父母的朋友圈、老一輩人告訴我們——“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二月、三月說的是農曆哦!)


春捂,到底科不科學?有沒有必要性?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1.15℃和8℃的法則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也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脫,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可以減少身上的衣物。但是減衣還是以氣溫持續7至14天沒有變化時為好,就是說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1周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2周以上身體才能適應。減得過快有可能凍出病來。“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感冒。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和15℃不同的,還有個8℃的定義,那就是晝夜溫差,某種意義上來說,晝夜溫差比15℃來的更加重要。
面對像“孩兒臉”似的春天,大家得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晝夜溫差大於8℃就不要忙於減衣。所以最好每天根據天氣預報“有備而衣”。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從近期的天氣來看,4月5日,也就是本週日,將是近期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天!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按照晝夜溫差8℃的標準來看,4月5題,全國三分之二的地方晝夜溫差將在8℃以上,內蒙古、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等地,晝夜溫差將在15℃以上,甚至20℃以上!春捂非常重要!!!
2.小孩子穿衣的26℃計算法
相比於免疫力強的大人而言,小孩子穿衣更需要謹慎,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26℃的“算數法則”:較厚的羽絨服為9℃,薄羽絨服為6℃,稍厚些的彈力絮棉衣為5℃,厚羊毛衫為4℃,棉背心4℃,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根據這個計算表,大人再帶小朋友外出的時候,可以根據以上情況增減衣服了,最好控制在26℃為宜。比如目前室外溫度為18℃,由裡到外給寶寶穿一件薄棉毛衫、薄外套、棉背心即可:18+1+3+4=26。
3.捂的位置很重要,重點捂兩頭
對於“春捂”,醫生的建議是注意“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溼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此外,背、腹、足底等部也非常重要。這是因為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注意“下厚上薄”,縱然氣溫升高,亦不可驟減下身衣物,以免引發關節炎和胃腸疾病。有的官兵春季一到就只穿一條單褲,一旦有風寒入侵身體,就會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出現腰膝痠軟、疼痛麻木等病症。


4.切勿矯枉過正,需而有度才是最好的

當南方地區步入3月或北方地區進入4月的時候,天氣明顯有些熱了,如果這時還穿著棉衣,就會超過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同樣對健康不利。尤其是長江流域,春季空氣溼度較大,如果“捂”過了頭,還容易誘發中暑。因此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看看天氣預報。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天氣轉熱後,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由於孩子好動易出汗,更不要“捂”得太緊,出汗後驟減衣服很容易受涼感冒。

乍暖還寒,最難將息!“春捂”四大重點要牢記!


從最新的預報來看,小長假期間遼寧、吉林、內蒙古東北部、河北東部、天津、山東北部、青海西北部、新疆南部、西藏北部等地就有明顯降溫出現。還在等什麼?多穿點衣服捂起來啊!


春捂秋凍,少生雜病。

我是愛問君,一個對這三千世界充滿好奇的人。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四個要點如果有幫到你們,希望您動動小手點贊關注轉發一下,讓更多人看到!如果您有其他的小妙招或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分享,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