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此文接上期和上上期文章

,第二個側面戴著墨鏡看世界,林則徐的確擔得起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美譽,但是在我看來,這一讚譽有雙重含義,一是睜眼看世界,主要說的是林則徐對外部世界的瞭解是空前的,二是第一輪主要說的是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看世界的,既然是第一個甚至是第一次,那麼林則徐對當時世界的瞭解,認識乃至判斷將難免有所侷限,甚至是種種的偏差和錯誤,比如1839年9月1日凌晨,徐善奏道光帝,英軍不可怕,理由是英軍上岸後腿腳屈伸不便,他在奏摺中是這樣說的。

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得知定海失陷後,再度上書道光帝,為朝廷出謀劃策,林則徐認為,中國軍民在岸上可以輕鬆地擊敗英軍,理由仍然是英軍腰腿僵硬,他是這樣說的。由此看來,林則徐嚴重低估英軍的戰力,不僅如此,林則徐對英軍艦船的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林則徐頒發一人次張告示,告示上說。

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十月,道光帝以禁菸不利,挑起邊釁的罪行,將林則徐革職。鴉片戰爭時期清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唯獨林則徐沒有戰敗,過於是處在失敗中的國人,找不到勝利的跡象,最容易產生希望,林則徐就是這種希望,於是林則徐不可戰勝的神話便誕生了,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林則徐英國人開戰,林則徐一定會獲勝嗎,我想林則徐肯定會戰敗。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武器落後,思想意識不到,總而言之,我們落伍了,既然戰敗不可避免,那麼戰敗之後仍然少不了要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到那個時候,我們還會像今天這樣堅定地稱,林則徐是歷史偉人嗎。更為慶幸的是,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兼廣西巡撫,派林則徐前往廣西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林則徐在赴任途中病逝於廣東潮汕普寧會館,若不是這樣,林則徐不是要背上屠殺勞動人民的劊子手的罵名嗎。那麼,林則徐歷史偉人的地位也將隨之動了。第三個側面,不肯公開倡導改革,

中國的封建社會歷經兩千餘年進入到末期,再也看不到 “康雍乾”的鼎盛時期,嘉慶年間國力衰退下行,軍力衰敗,軍備廢弛,從純軍事角度看,大清帝國已無力抵禦近代西方列強的入侵,對此,林則徐逐漸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但他不曾公開倡導改革,也未曾公開宣傳中外之間強弱懸殊,或許林則徐有諸多的難言之隱吧,我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為政時期不能說的話,不敢說的話,到了臨終前,總該可以說了吧,然而,即便即將抵達人生的終點時,林則徐仍然在掩飾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我們翻閱林則徐病危口授,其子代筆的遺折,遺折上說,“未效一死之勞,實切中原之憾,上負聖恩委託,之期圖報於來生。”

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這份遺囑充滿了臣子對於君主的一片赤膽忠誠,正是這一片愚忠,導致林則徐致死不忘的是不負君恩。在這份遺囑中,終究沒有走出舊式,沒有說大膽的改革,他終究沒有讓中國人放棄自己天朝迷夢,誠然,我們這樣評價林則徐可能有失公允,中國封建社會的保守力量實在太強大了,國人在沒有付出更為慘痛的代價之前,是不會輕易地改弦易轍的,僅憑林則徐一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

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我們簡單的歸納小結一下,我們通過林則徐的正面與側面的介紹,我們瞭解到,林則徐其實有兩個,一個是國人心目中的林則徐,是“鷹派”的林則徐,他是能臣幹吏,他是百戰百勝。另一個是歷史上真實的林則徐,他主張

“悉夷情”,“師敵之長技以制敵”,甚至有過模仿西方船炮的具體實踐,不可公開倡導改革,他終究沒有走出封建士大夫的陣營,他終究沒有走出那個舊時代。

林則徐的第二和第三個側面,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林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