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藥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

一、練精化氣(小周天功)

內丹術中認為,人到成年,由於物慾耗損,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須用先天元氣溫煦它,使之充實起來,重返先天精氣,這就是煉精化氣的內容和目的。由於這步功法是要使內氣沿督、任二脈的經絡路線在人體內作周流運行,故又稱小周天(這是對煉氣化神的大周天相對而言的)。

煉精化氣即小周天的功法,總的稱為“百日築基”。至於具體如何做,一般都是借物比喻,以致聞如射春燈謎,如墜五里霧。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6個步驟,即煉已、調藥、產藥、採藥、封爐、煉藥。其簡要過程是:擺好姿勢,排除雜念,讓形神安靜,集中注意,即為煉己。

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然後一念歸中,凝神入氣穴,緩緩調息人細,引短令長,以後天呼吸接先天氣穴(丹田),這就是調藥。由於神返身中氣自回,這時散失在外的氣,即得重返於氣穴,而當靜極之時,正有動機,於恍惚杳冥之中,覺丹田氣動,這時是產藥。氣機即已發動,即為先天之精,並將可能變為後天交媾之精,練功者此時運用撮、抵、閉、吸四字訣,以火逼金行,就是採藥。

繼續用武火烹煉,就是封爐。而後使意氣相依,以意下引至尾閭,由尾閭、夾脊而上泥丸,此時進陽火;再使其由泥丸而前經絳宮復歸於氣穴,行退陰符,這就是借後天呼吸之文火,以烹煉藥物。

所說築基,就是指上述這段功夫,意謂可為後兩段功夫打下基礎。而“百日”者,乃是喻言,只是說這步功夫在整個三步功夫中相對較短而已。下面分述六步功法。

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1.煉己是內丹術中最基本的要求,最根本的功夫,也是整個大小周天過程中不可須臾棄離的功夫。

“煉”是從內丹術的角度要求排除外界的聯繫與愛好,要一心下苦功夫。按照《周易》十個天干所代表的含意,“己”納離卦,而離卦在人身為心,故“己”即指人心,即念頭。所以清·柳華陽《金仙證論》上說:“己即我心中之念耳。”可見煉已這部功夫,指的就是如何集中注意,排除雜念,所以又稱為修心、煉性。

2.調藥,藥即精、氣、神;調即調理。這步功夫就是設法得到足夠的藥物,以供冶煉。

以精、氣、神三者來說,是以神來調精、氣而產藥。精滿化氣,氣滿生精,故精與氣是一而二,二而一。因此,調藥的內容,具體來說就是如何使精氣旺盛。如果後天精氣虛耗過度,或年老精衰者,其調藥時間,就要相應延長。

3.產藥通過凝神入氣穴的鍛鍊,精氣漸漸旺盛,於是產生了小藥(大周天產大藥)。小藥又名真種子。小藥產生時,就是一般所說的活子時、一陽生。這是練功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景象。對此種景象,在丹書中或則略而不詳,或則形容一番,講得清楚的很少。這是因為這種景象難以描述,或則怕說明後易於主觀追求。


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二、煉氣化神(大周天功)

煉精化氣小周天是在築基煉已的基礎上進行的。當神凝氣穴,一陽初動活子時,採小藥通任督,坎離相交,感覺是在極靜的杳冥恍惚狀態中產生的。而煉氣化神(大周天),則是在掌握煉精化氣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煉氣化神的大周天火候,使神和氣密切結合,相抱不離,來達到氣化為神的目的。這步功夫完成後,按丹書上說,可以“長壽還童”下面就其與煉精化氣小周天過程不同的幾點,加以敘說。

1.正子時與大藥(六根震動) 煉精化氣講活子時,產小藥後行小周天火候,煉神化氣講正子時,產大藥後行大周天火候。在心息相依,以致相忘,氣息微綿,全身酥鬆柔和的小周天過程中,真氣越來越旺,越積累越多,氣滿丹田。

在這種寧靜的狀態中,靜極復動,而出現六種景象,一般稱為“六根震動”。《仙佛合宗》中描述說。“須和大藥生時,六根先自震動: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腦後鷲鳴,身湧鼻搐之類,皆得藥之景也。”當以上六種景象出現時,即為正子時,所產之藥稱大藥。

2.上下鵲橋防漏(六根不漏) 當六根震動之象出現,開始煉氣化神的大周天過程時,就要防止其在上下鵲橋的走漏。在上鵲橋的走漏,即自鼻孔垂下兩條白色粘液般的鼻涕,丹書中稱之為“玉柱雙垂”,這是精氣走失。在下鵲橋的走漏仍是放矢氣現象。

丹書中有防止上下鵲橋在內的六根不漏的方法。即用木座抵住穀道,防止放矢氣,使身根不漏;用木夾封牢鼻孔,使鼻根不漏;含兩眼之光,勿令外視,使眼根不漏;凝兩耳之韻,勿令外聽,使耳根不漏;齒唇相合,舌抵上顎,使舌根不漏,雜念不生,思想安靜,使意根不漏。木座狀如饅頭,復以棉絮取軟,但它和木夾都是藉助外力,作用不大。

防止上鵲橋走漏的主要措施是平時戒怒,尤其在練功前更要心情愉快。在練功中,當氣到印堂處時,舌尖緊貼上顎,要用意引它下來,避免在鼻部停留。防止下鵲橋走漏,要在穀道處忍一忍,用意引它過去。

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三、煉神化虛

在前兩階段精化氣,氣化神的鍛鍊過程中,都是意(即神)在起主導作用。而在第三階段中,由於通過前階段的長期苦練,已形成條件反射,不必用意,一坐就能周天流轉,故稱為還虛。另一層意思是說,通過意守上丹田,把想像中的“嬰兒”在其中加以哺乳、撫養、訓練,以達到“出神”的目的。按丹書上說,完成這步功夫就可以“永無生死”而“成仙”了。但列這步功夫的具體內容,在任何道教丹書中都不記載,也未聞有何師授。而且在如何“成仙”過程中,還有諸如“奪舍”等說,至今尚無人能說清楚,玄虛莫測,在此從略。

道教傳統練功法《練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