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怎麼放著就發酸了,資深釀酒師為你揭祕其中的原由

咱們中國的酒文化非常悠久,酒的種類很多,喜歡喝酒的人更多,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不少人都喜歡喝點白酒。關於白酒,有一個很普遍的說法,

就是白酒越放越好喝,越放越值錢那麼這是真的嗎?為啥有的不但不好喝,反而發酸了?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請教了國內的資深的釀酒師張玉明老師:

首先,說說白酒釀好以後發生了什麼?

純糧食酒被釀造出來以後,是不適合直接飲用的。因為這種酒裡,不僅含有乙醇,還有各種雜醇、醛類、酸類、酯類等多種物質。其中雜醇和醛類物質不僅破壞口感,而且還會影響健康。喝著很衝,味道辛辣刺激,口感很差,而且上頭傷身,根本不適合飲用。

所以新釀的糧食酒,需要存放一段時間,讓這些雜醇和醛類都揮發掉,才能達到適合飲用的標準。這個過程也叫“陳釀”或“老熟”,一般需要2-5年時間,而且都是在酒廠裡進行的。所以說大家買到的白酒,基本上都是往年釀造,瓶身的生產日期是灌裝日期。

接著,後來白酒存放的過程發生了什麼?

很多人都喜歡存放一些白酒,等到以後在喝。確實很多白酒越放越好喝,口感越柔順。這是因為白酒裡的乙醇在漫長的時間內,發生酯化反應,變成了酯類,而酯類會讓酒的味道越來越香,口感柔順,風味更好!存放時間越久,轉化的酯類越多,口感就越好!

咱們中國有句老話叫“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用到白酒裡也一樣。當白酒裡的酯類物質達到最大以後,就開始發生水解反應,逐漸轉化為酸類物質。於是酒香味越來越淡,酸味越來越明顯。這就是為什麼有的白酒存放太久,不但不香,反而味道寡淡發酸了。

那麼酯化反應和水解反應是怎麼控制的呢?

一般情況下,酯化反應和水解反應的發生,主要是由反應物的濃度決定的。也就是說當酒裡的酸和乙醇含量較高時,主要為酯化反應,表現結果是醇類下降,酯類增多(口感醇香柔順)。當酒裡的水和酯含量較高時,主要為水解反應,變形結果是酯類下降,酸類增多(口感寡淡發酸)。

最後,說說哪種白酒適合存放?

首先必須是純糧食酒才有存放的意義。然後白酒的度數越高越好,因為度數高,酒裡水含量少,乙醇含量高,更利於酯化反應,但酒度太高不適合飲用,所以52-53度最好。度數低於42度的白酒,不太適合長期存放,否則口感會變得寡淡無味,甚至發酸。

總結來說,為啥說白酒越放越好喝,這是真的嗎?答案是真的,這是因為發生了酯化反應,口感變得更好。那麼為啥有的發酸了?這是因為發生了過度水解反應,酸類物質增多導致的。張玉明老師詳細的介紹,是不是看完讓你更懂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