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大公司为何占尽便宜?


疫情之下,大公司为何占尽便宜?

Photo by Bethany Legg on Unsplash


1.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下,经济学家们依旧改不了老毛病:爱算。

他们中的一些人,无时无刻不在算着封锁措施的成本,以及经济衰退的幅度。

另一些人,忙着计算企业现金流,以及供应链的调整幅度。

有人替国家操心,有人帮企业算账,有人忙着写专栏。

由于不确定性太大,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算的都是糊涂账。

但不要紧,他们有他们的收益,秋后也没人和他们算糊涂账。

更重要的是,在一片混乱中,他们掩护了真正的赢家。

在专家鼓噪的疫情危机时代,西方各国政府和大公司的扩张,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2.


西方各国为了防疫,政府职能已经大大扩张。

关键在于,疫情结束之后,如何让政府的手“缩回去”?恢复他们习惯的大市场、小政府。

任何部门都有扩张的冲动,一旦占据某一领域,便很难退出。这与体制并无多大关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凯恩斯主义的机遇,就能看出社会剧变与政府边界的联系。

但由于早有历史可鉴,以及成熟的制衡和钟摆机制,很难简单预言西方各国政府一定做大。

真正的胜利,可能要属大公司。

人们注意到,有些大企业,已经成为疫情之下金融稳定的源头,比国家还强大。

比方说,强生公司的债务违约保险成本,比加拿大这个国家还低;苹果公司手中高达2000多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财政刺激方案;联合利华甚至有能力资助上游供应商,从而稳住产业链。

那些激情四射的中小企业,突然发现,自己在剧变面前不堪一击,现金流危如累卵。

疫情过后,这些大公司有望通过更大手笔的投资,或者干脆买下竞争对手,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不少人说,那些西方大企业,将会成为疫情的得利者。

疫情之下,大公司为何占尽便宜?

Photo by Bethany Legg on Unsplash


3.


《经济学人》近日为了研究企业韧性,检视了美国与欧洲最大的800余家企业,算出4项指标的平均分数:

这些指标包括:债务违约保险的成本、营业利润率、可作缓冲的现金、杠杆率。

这些指标衡量着企业的抗疫能力,量化之后,人们发现,最强的还是大企业。

在前100强企业中,有48家是科技公司。像微软、苹果、脸书、谷歌母公司Alphabet都坐拥巨额现金,而且在危机期间,部分产品需求大增。

在同一产业内部,强弱差距,也因疫情进一步拉大。

科技业中,为回应网购需求,亚马逊在美国增聘了10万人。而过去那些大手笔投资初创公司(包括一些小型电子商家)的投资人,现在被迫宣布出清价值上百亿美元的持股,只为换取现金。

能源业中,艾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英国石油公司等巨头的股价表现,远比规模较小的公司来得好。一家名为Occidental Petroleum的中型石油公司,一直梦想跻身巨头,如今却背负着高达400亿美元的债务。

更可怕的是,这些大公司的韧性,最终会转化为长期优势,这让它们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它们的资金成本比其他人低,供应商也偏好与它们合作。利润率高、现金储备多,让这些企业可以在其他公司减少投资的时候,反而加码投资。

疫情之下,大公司为何占尽便宜?

Photo by Vladimir Kudinov on Unsplash


4.


此外,大公司还能进行收购,这是杀手锏之一。而这场疫情,更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垄断无感型”政治环境。

相比反托拉斯,政府现在更重视保障就业,因此会鼓励并购行为,挽救那些摇摇欲坠的中小企业。

创业公司的英雄年代,正在成为过去式。

强者恒强,意味着财富更将集中,草根逆袭更难。

好在,历史一再证明,大资本家也有控制不了的东西。

一场剧变之后,各国都会重新撰写各自的社会契约。在民主机制下,大企业将会面对各方的压力:要以较低价格,提供必要产品,并给予员工更多保障。

在各国压力集团“和平年代的反扑下”,资本主义世界的达尔文主义色彩可能减弱,大公司也会意识到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将会改变全球商业结构,但跳不出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AC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