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前言

在現代文明社會,醫生是不可或缺的職業,學習鑽研,探究醫學科學技術,通過掌握的醫學知識和應用手段幫助患者減除病痛,挽救生命。

醫療救治,是專業性極強且依賴於經驗這個特殊屬性的行為。醫學,不具備其他科學門類可以計算或者變通的性能,個體差異是不同人體的屬性所決定,既統一又區分看似矛盾的行為,在醫療救治中普遍存在。

一, 醫者,術業有專攻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醫生自清末民初以前,俗稱“大夫”或者“郎中”,有走街的遊醫,也有坐堂的師傅,百姓治病依靠湯藥、針灸等手段,俗稱“調理”,通常時日漫長。民國初,西醫進入,以其高效簡便的治療方式被大眾迅速認同,並發展至今。

科學的進步,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基礎。先進的檢測和治療設備,不斷簡化和提升的醫療內容,包括醫生自身知識儲備與見識的豐富,給實際的醫療救治提供良好的保證。

醫學專業,涵蓋人體科學、心理學、臨床醫學等諸多學科,必要時也會涉及社會學、人類學等社會方面專業。醫學是一門特殊的科學,必須具備不斷學習和研究的精神,才能勝任工作。(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醫學分類”可見具體內容)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目前國內醫生級別的劃分,有見習醫師、實習醫師、住院醫師、主治醫師、主任醫師等。在醫院診室為患者診療的醫生,至少是主治醫師以上的級別。從進校門,到成為主治醫師,至少需要10年左右時間。

醫生診療工作細緻而敏感,不但要了解檢驗、影像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同時還要對醫學內部不同學科的臨床基礎表現有所掌握。並且,國際上新生病症的報道或者研究也要及時彙總學習,任務繁雜而瑣碎。

當然,醫療行為離不開護理工作的支持,護士作為醫療行為的具體參與和實施者,其作用不可替代。醫生制定的診療措施,通常是經過護士具體實施,護理是醫療行為不可或缺的環節和保障。

二,醫學常識普及,有助於揭除醫療神秘面紗

中國的教育,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至大學教育非醫科外,對醫學方面的知識,都很少有涉及。造成普通民眾談論醫學,神秘而無知。於是,在身體出現某些變化或者疾患時,缺少應對措施,只好至醫院就診,無形中提高了民眾的診查成本,同時,也相應加重了醫生的工作負擔。

曾經有女患者要求B超大夫,給其檢查前列腺;也有男性患者,在知曉身患乳腺疾病後,指責診療醫生男女不分。其實,這都是很淺顯的醫學常識,但由於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又沒有自我的學習積累,所以,經常鬧出看似可笑,實則可氣又怪誕的鬧劇。(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人體結構常識”學習人體基本構造)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加強基礎醫學常識普及,從學生開始,瞭解基本的人體構造,人體性別差異,醫療基本救治知識,不但可以減輕醫院診療的壓力,也可以使民眾具備基本醫療常識,能夠進行基礎和簡單的救治,不必因小的疾患憂心,也可在突發急症時實施正確救治,為挽救生命贏得時間。

三,救死扶傷,絕非想當然

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也為醫療進步提供堅實保障。目前醫學手段的應用,極大依賴於科學技術的發達。從影像的檢查,例如:CT影像、ECT影像、核磁共振、B超檢查等,全部依賴設備提供影像,再由醫生做出診斷。同樣,絕大多數的化驗檢測,也是根據設備運轉提供指標和數據,幫助診查醫生作出判斷。

科學的診療流程,完善的檢測機制,先進的測試設備,結合醫生的實際經驗,最終給予求醫者診療結果。即使,因為某些原因,結果有出入或者偏差,但個案的特殊性,不能否定診療過程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當然,在診治過程中,求醫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無可厚非,作為醫者也要傾聽求醫者的心聲,幫助其打消顧慮,確立信心指明方向,也是醫者職責所在。

倘若,發生分歧,皆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切不可自以為是,更不能想當然。醫生如此,求醫者也如此。

診療關乎健康,健康關乎生命,一切都要以事實為依據,杜絕想當然。(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如何保持健康的體魄”認知健康法則)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四,醫療資源對於普通人而言,陌生而遙遠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不會不生病。普通人到醫院就診,通常情況,初診在當地三甲以上醫院,由於人數眾多,等待是家常便飯。待到就診時間,大多數求醫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唯恐錯失與醫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診查結束,拿著單子,到各輔助科室進行檢查。通常需要排隊,如果特殊的檢查,則需要預約時間另行安排。

估計,對於在醫院看過病的民眾而言,求醫過程的艱難,都促使假想如果有個親人在醫院工作,幫助儘快完成檢測,拿到結果,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診治。

不過,當幻想結束,等待一切檢查就緒,相應的報告出具,再返回診室提供給醫生,進行判斷診治。

醫療行為專業性強,嚴謹態度貫穿始終,醫護人員不苟言笑,耗費大量的時間等待檢查和結果,無形中造成求醫者疲勞和緊張。由於普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除非必要很少能接觸到醫學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因此,對於大多數民眾而言,醫療行為的具體實施內容、要求、程序等,陌生而遙遠,有時想了解,但倘若身邊沒有相關的醫務工作者,基本也就無從下手,只好作罷。

信息不對等的交流,在醫患之間十分普遍,為可能發生的爭執埋下伏筆。

五,醫療資源配備不合理,增加醫療成本

醫學生就業,都渴望能夠進入大型三甲醫院,那裡設備精良,梯隊建設完善,醫療及師資力量強大。即使不能如願進入心儀單位,也不會選擇社區醫院。

醫學診療水平的提升,依賴於自我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社區醫院的目標群和綜合性醫院沒有可比性,因此,醫學生就業不願意到基層單位,大醫院退休醫生也不願意來社區返聘,於是,造成綜合醫院求醫者水洩不通,社區醫院門可羅雀。

醫療資源過於集中大型綜合醫院,促使民眾對於社區醫院缺乏信任,致使醫療行為傾斜,無形增加民眾就醫成本,同時增加醫院管理成本和付出不對稱。

目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已經開始人員物資等均衡分配,但在其他城市,短期內醫療均衡配備還難以實現。(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醫學生就業現狀”瞭解就業情況)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六,換位思考,醫院提升服務實質內容,患者加強敬畏意識

醫院對於就診環節,需要注重服務意識,從導診開始,掛號、繳費環節更是展現醫院風貌的最佳窗口,許多醫患關係矛盾的起始點,就從掛號和繳費開始。窗口人員的素質和表現,直接影響就醫患者的情緒,試想,來到醫院就診,從起始就看臉色,在累計等待的煩悶,很有可能就在和醫生面對面的溝通當中,發洩不滿的情緒,進而形成對峙甚至是謾罵。改善窗口服務質量,不但可以改善服務內容,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增加患者和醫生之間無謂的情緒對立。

對於患者,自身的疾患是天大的事,而對於醫生,每天要接觸的患者幾十甚至幾百,站在醫生的角度,很難做到面對所有人都情緒飽滿,如春風拂面。所以,作為患者要儘量用簡短的語言描述病情,少發牢騷,少抱怨,因為治病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另外,由於醫學的專業性,不可能達到絕對的信息對稱和對治療瞭然於胸,要認真聽取醫生的建議或者要求,即使心懷疑慮也不必爭得面紅耳赤,試著換個醫生或者醫院是更理智的行為。

有時,部分患者看病會有一種莫名的思緒,本來要求助於醫生,但又在心裡萌生牴觸的情緒,因此,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醫生診斷完畢,告知患者下一步計劃或者行動,但患者就是不聽從,不斷的提問題,不斷的質疑,既耽誤了後面就診患者的時間,又一次次挑戰著醫生的耐心,此行為實在不可取,不但於己不利,也與人無益。

醫學隸屬科學的門類,面對生命,面對生死,每個人都應該心存敬畏。醫生治病救人是為人,患者治病是為己,敬畏科學,敬畏生命,選擇相信醫生為自己多爭取一個康復的機會,何樂而不為?

七,醫患關係,不是親人勝是親人

曾經,紅包、回扣、態度蠻橫等負面報道,一度成為醫院的焦點,同時,部分社會人員採取的極端行為也使醫院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

首先,要確立醫鬧或者其他傷醫事件,不能代表廣大求醫者的意願,並且,面對這樣的情況發生,有良知的人應該共同譴責無良的作為。

其次,紅包、回扣等並沒有泯滅醫生的良知,絕大多數的醫生依然以患者為重心,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許多不良的報道並不能抹殺醫生為患者治病付出的心血。

認真想想,患者找醫生治病,醫患之間非親非故,但醫生要依靠平生所學,竭力為患者免除痛苦,這是怎樣的恩情?有人說,付錢治病天經地義,看似清楚的邏輯卻匱乏溫度和人情。救治非一般服務可以比擬,所承擔的責任不是用錢就能衡量的。治病救人是醫生的本分無可厚非,但醫生也是人,也有脾氣和私心。如果沒有對工作的熱忱,沒有對生命的敬畏,怎能努力救治瀕危?對於醫者,社會需要達成共識,應當具有起碼的尊重。(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醫患關係僵局”瞭解癥結所在)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八,疫情當前,醫患關係怎麼走

新冠疫情開始以來,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所作所為受到廣泛讚譽,在大的災難面前,他們許多人沒有退縮,有許多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為了能夠治癒他人,醫護人員逆行而上,這是責任,更是擔當。

現在抗疫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許多醫院陸續開放,正式接納患者掛號診療,在此契機,希望每一個人,患者面對醫生,多一些信任和尊重;醫生面對患者,多一些理解和耐心。

仔細想想,在這次疫情面前,不論是醫生還是普通人,都一樣面臨抉擇,都一樣面臨侵害。醫生在前沿,患者在一線,只有並肩作戰,相互信任,才有可能戰勝病毒,重獲新生。

不要浪費了這次機會,所有人都認真對待,希冀未來的歲月能夠看見醫患之間,開滿友誼之花,盡顯信任的笑臉。(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疫情中的醫護奉獻”瞭解逆行人物)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結束語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在醫患關係存在的歲月裡,寒冬畢竟是短暫的,只要醫患雙方拿出實在的真誠,醫生再多一些耐心,患者多一些敬畏,少一些責怨,多一些寬容------

或許,就在這個春天,大家共同努力,讓醫患的堅冰融化,綻放友誼之花!

如何建立信任,怎樣破除堅冰?在這個春天,是時候改善醫患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