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面臨衝擊,東盟國家有什麼招?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已經愈加明顯,對旅遊、物流、民航、製造業等產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東盟國家來說尤其如此,企業停擺甚至倒閉、工人失業等情況不斷惡化。對此,東盟各國政府也拿出了自己的“救市”政策。

直接發錢、保就業和降息

對經濟的刺激,東盟國家與別的國家和地區別無二致,那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給企業或個人“發錢”。

財政撥款,直接發錢。在中小企業佔經濟主要組成部分的馬來西亞,其總理慕尤丁4月6日宣佈額外增加100億林吉特的經濟振興配套撥款,推行中小型企業關懷配套政策。在新加坡,政府甚至直接把錢打到了民眾的個人賬戶,每位公民可獲得300~900新元,每個低收入勞工可多得3000新元,每個自由職業者多得1000新元,為期9個月。

经济面临冲击,东盟国家有什么招?

疫情下的馬來西亞吉隆坡

通過貨幣政策來“間接發錢”也是普遍的做法。例如,馬來西亞政府將中小型企業微型貸款利息調整為0%,馬來西亞國家銀行還宣佈允許個人和中小型企業暫緩償還銀行為期6個月的現有貸款、融資和分期付款。

一般來說,財政措施注重於幫助居民家庭和企業減輕支出負擔,以及維持居民家庭和企業的收入,而貨幣措施則注重於增加流動性,如提供低息貸款、延長債務還款期限。許多國家側重於財政措施,因其可涵蓋範圍更廣的受影響群體,且能比貨幣措施更快實施。

经济面临冲击,东盟国家有什么招?

位於柬埔寨西哈努克的一家成衣廠工人

此外,政府還通過補貼來保障勞動者就業。在柬埔寨,受疫情影響,已有超過100家工廠申請暫時停產,在工廠暫時停產期間,工人將獲得70美元的補助,其中30美元由廠方支付,其餘40美元由政府補助。又如新加坡為本地勞動者提供全部工資支出的25%的補貼,為期9個月。

“救市”政策的有效性如何?

由於疫情蔓延仍在繼續,若無法在近期內有效遏制,今年全球經濟將面臨更高的風險,而且可能嚴重萎縮。因此,儘管許多國家準備動用超過GDP10%的鉅額資金來刺激經濟,但這些措施的成效仍有待觀察。

開泰研究中心認為,經濟刺激政策的成效取決於政府解決問題和及時實施措施的能力,以及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以及各國經濟的脆弱性。此外,各國用於刺激經濟的預算規模也受到不同的限制,包括財政狀況、與財政金融紀律相關的法律等。因此,許多國家動用鉅額資金來減輕疫情影響,最終可能無助於擺脫經濟衰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也表示,不能對這些政策的效果過分樂觀,當前經濟出現問題的直接原因在於疫情,以及疫情引發的社會恐慌,因此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再大力度的刺激都是隔靴搔癢,起不到真正作用。

经济面临冲击,东盟国家有什么招?

新加坡

不過,開泰研究中心也指出,與不採取任何扶持措施相比,經濟刺激政策至少有助於收窄經濟降幅,更重要的是在當前緊急情況下實施的各種措施可確保經濟機制繼續運行。

來源:馬來西亞《南洋商報》、泰國《中華日報》、柬埔寨《柬中時報》等

綜合:許俊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