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肛,太極老師父不傳的心法。

臀部不能翹。解決的辦法是: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上提下墜,把脊柱抻直的同時,用丹田氣充斥,使腰向後放鬆,臀部後挪,收丹田,身不能前傾,大腿根部虛空,使脊柱的運動範圍加大。垂尾閭的同時必須提肛,免得氣機下降,而出現下肢靜脈曲張或疝氣。


下蹲的動作多練習,把胯練鬆了。最後可結合站樁,站樁不僅是採氣聚氣,而且要調整形體,改變形體的自然彎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結構模式。

站樁時脊柱要直,練功時腰還要往後凸。大腿根那裡空一空,尾閭下垂不能往後翹,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癟肚子,腰往後凸,百會往上領,下頦往回收,身體放鬆。同志們如果真想出功夫長本事,不要只盯著什麼高級功,還得從基本功練起來。

一般會教拳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先練站樁,半年後腰站開了才正式教拳。最少也得2個月,然後邊教拳,還得練站樁。樁除了無極樁外,還要站站升降樁。最後還得練練單式,以纏絲勁的雲手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時。

從纏繞中求松,動作必須注意走順逆纏絲的螺旋勁,從纏繞之中求放鬆,因為太極拳的鬆柔是在螺旋中形成的,所以必須從園活旋轉中求放鬆.時刻注意四肢的順逆纏絲,直來直去的動作則很難有松,上盤中盤的松沉必須是建立在下盤穩固的基礎上,尤其是在鍛鍊低勢拳架時,下盤就更加吃力。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紮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鍊低架,鍛鍊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想要松必須要有強大的下盤支撐力,這樣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


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帶氣,以氣帶意;經過長期的盤架子,逐步過渡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的高級境界。注意套路架式的準確和動作的連貫,練拳時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覺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縮肩夾襠,氣洩身僵。所以,拳要往大處練,朝小處收,然後再往大處開,再朝小處收,反反覆覆,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學會後,先不要急於走勁,過早的走勁,容易僵硬和扭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