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咱武威人喝酒划拳,“巧巧端哇——”七不喊七,而是“巧”。这是个富有文化的举动。

武威人更是把喜鹊,叫“七巧”。“七巧七巧呷呷呷,门上来了姑妈妈。” 七巧一词,如此深入民心。离开武威,别的地方真还不把喜鹊叫“七巧”,别的地方真没见过把“七”叫“巧”。这个七巧节是个古老民俗文化,武威从老先人起还真好这个节俗。 七月七日有啥不同寻常处?关键是天上极高的那颗星星“天琴星a座”,正好在七月七日出现在东方人的头顶上。这个星星,在新石器时期是北极之星,又大又亮,它是人类走出方向困境的指示灯,什么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就因为这个星星的指示,人类才不再草昧。 这个星星是谁首先观测到的?是生活在祁连焉支山中的弇兹氏,她在居今九千多年前发现的。弇兹氏她在焉支山对面的龙首山的顶峰,做了“挺木牙交”,就是立起大木,系上罗绳,向天探寻最高处的北极大星。七月七日,建木与“天琴星a座”之间没有角差,这个日子需要星纪。在弇兹氏眼里,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夏小正》这个最早的历书也说:“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无论这传说也罢,那文化也罢,这是源头。 再后来,弇兹氏成了西王母,“天琴星a座”成了神话体系中的“织女星”。但这个“织女”不是西王母娘娘的丫头,而是西王母娘娘本人,弇兹氏发明了树皮搓绳术,单股为“玄”,双股称“兹”,三股作“索”,所以是纺织的祖师奶奶,叫“织女”。到了汉代,她就有了一串名字: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总之。在秦汉以前,弇兹氏在地为西王母,在天就是织女星。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弇兹氏是个大部落,母系氏族社会啊。她的子民就在武威这一带生活,上古武威多鸾鸟,汉代唐代设鸾鸟县,因为青鸾鸟它是弇兹氏的侍从。《透天记》上说,武威在天上的代表星是室、壁二宿,室、壁二宿出现被犯、冲等天象,地上的武威就要发生若干的大事。前凉第一主张轨是天象通,他躺在武威城里的衙门大椅上,夜夜看这室、壁二宿,室、壁二宿一有啥变化,张轨就知道地面上要出啥事。凉州在390年这个年代段,还出个一个中国最有名的大星象学家郭黁,真正的活神仙。他对室、壁二宿的研究见解在《晋书》中都有不少。七月七日,正好室、壁二宿出现在东方之国西北人的头顶上,离我们武威人最近。所以,古代武威人就崇拜个日子。“巧巧端哇——”就出现在醉汉的口里。 七月七日,天上星辰还真格外光照我们武威人,弇兹织女大星高照,人会变巧。室、壁二宿高照,家运、城运可祷。武威人的三星高照,就是织女、室、壁三星高照,乞巧的好时机啊。 小时候,村上老人都说,七月里不要打喜鹊。我记得满树的喜鹊多的很,地埂上也落一层,院墙上落一层。可是,到了七月七日这天,空朦朦地,不见一只喜鹊。老人说,喜鹊们到天河上搭桥去了。七月八日、九日,又是满树的呷呷声,喜鹊们回来了。不过,喜鹊的脖子上没毛了,尾巴也秃了。这事就玄的很。现在我找史书看,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上说“织女渡河,使鹊为桥,故是日人间无鹊。至八日,则鹊尾皆秃。”又查汉代应劭的《地理风俗记》,也有解释:“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夕,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桥)梁以渡织女故也。”这些古书正本都丢了千百年了,现在看到的是辑本或抄本,可是村上的老人却知道,如此口口相传,皆大文化。 小时候,七月七日,小伙伴们丢罢手巾,跳了方方,一般都有钻葡萄架的爱好。为啥?村上老人们说,牛郎织女在天河的鹊桥上说悄悄话,就是情话嘛。我们就凝神听。然后把听到的,编几句去告诉老人,博老人的夸赞。我可能听了十来年,其实,一句也没听来。老人就说,这是不敬神仙的原因。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这是些题外闲话。 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上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妊。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段话,在汉代就有了。东汉诗人演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会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我们现在把七月七日,整成中国式的“情人节”,直接是胡说八道。古代娶媳妇要掐八字,择日子,就害怕个“戊申、己酉”,这两个月一般不能娶嫁,遇上丁、壬之年,每五年都有这么个月份。后来,遇上戊申、己酉的日子也忌讳。为啥呢?云梦竹简古书《日书》,是从先秦的墓里挖出来的择日书,上面写着:“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这日子搞些情事的男女,没好下场。 再从现代的天文常识看,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人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亮,而且又远,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这样的相距,实在是谈不成情事啊。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咱武威人崇拜七月七日,这是事关城运,有史为证。隋末,武威人李轨建立了大凉国,都城就在武威城。他问一班大臣,咱们凉州建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怎么就搞不长久?大臣答,这是不敬弇兹大星的罪过。弇兹氏她在河西地面上存在了几千年,挺木牙交,是中华正统的华表。我国初建,一定要敬奉弇兹女神。 于是,公元618年的七月七日,凉国皇帝李轨在今天的武威十八中学院内,建了一个玉女台(明代改为凤凰台),李轨在台上摆满果品,向“织女星”遥遥致祭。织女,又称素女、须女、玉女、玄女。所以,这台叫玉女台,其实是以弇兹女神为凉国的社稷之星。 月七日,对咱武威而言,真是具有家情怀啊。 唐代的七月七日,也搭高台,献上瓜果,拜织女大星。不过,加进了一项赛事。宫廷里的女子要比赛穿七孔针,哪个先穿完,有奖。穿的迟的,则要责罚,斥为粗女。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枚七孔针,一个针上七个眼,是先人手上遗留的。我奶奶说,民国那阵子,七月七日,家里的主妇丫头们,都要拜星穿针的。按照五行运气学说,“天琴星a座”正对地面,是易得智慧的星运时机,可以乞求多子、多富、多巧。 多孔针在武威民间,另有用处。就是在七月七日,把一碗水在太阳下晒。水面上就有了一层尘膜。然后叫女子丢针水面,如果水面上针浮着,就是灵巧的象征,合家大喜。如果针落了水底,此女就拙笨一个。七月,武威的麦子也收了,细心的人家会把麦杆儿编个一盒子,在七月七日对着织女大星祈祷,然后,捉个吊线胖蜘蛛放进麦杆盒里。第二天,开盒,如果蜘蛛结了网,预示着这家人要走巧运,五谷衣物都丰沛的。这个风俗也有历史依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书上还说,古代的文人要在七月七日晒书本。今天来客,我赠送些古籍给朋友,叫他们出门了晒晒。我本想要中午去晒书,结果瞌睡多,给耽误了。

凉州历史文化 | 古代武威人为什么敬畏七夕?咋过七月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