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罗曼史

一直想写一个小剧场,名字就叫做《的罗曼史》。

其实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罗曼史”,只是觉得《国风》中的几首诗,串起来读很像一段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而且,色彩分明。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故事的开始应该是《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薄雾朦朦的清晨,芦苇在湖边轻轻摇曳,结着晶莹的白霜。

爱情的萌动,隔着山、隔着水,遥远的距离,少年只看见意中人模糊的身影,就像初恋的感觉——酸酸甜甜。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而后是《月出》,色彩突然变得浓重,是月光下的昏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一幕更像王家卫的电影,也像老上海的夜色——“浮云散,明月照我还”。旗袍女子摇曳地走在昏黄的街巷。月光勾勒得少女的影子如此完美,近乎神圣。少年的胆子大了些,学会了“跟踪”,被少女月光下摇曳的步态撩拨得心痒难耐。可是,空间的距离近了,心理的距离反而像是更远了。他就这么不远不近地跟着,却不敢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诚惶诚恐。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中间大约还隔了一场《野有死麕》,金黄的秋色下,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敞开了心扉,一切都那么合适。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少女是恐惧的,也是愉快的,有一种“犯错”的快感。这一刻,我们知道——她“沦陷”了,而后的故事,主动权转移到了少手中。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于是,很快便变成了《子衿》。浓郁的绿色。被俘获心灵的少女,轮到她患得患失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当初追求我的时候,将我如珍宝般捧在手心,我的一颦一笑都让你紧张不已。如今追到手了,却轻易抛弃,任凭我苦苦相似。即使我身为女子不能主动去找你,你为什么不能来呢?哪怕是写一份信呢?为什么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


“爱的罗曼史”可能会有两种结局。不幸者如《氓》,被负心汉弃之如敝履,在悲伤悔恨中度过余生。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幸运的大概是《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热烈的桃红色,修成正果的新嫁娘。从此不再是宜喜宜嗔的女孩爱,爱情的甜酸苦辣在这一刻成为过往埋葬。就像西方童话里写的那样——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滴生活在了一起。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然而,生活在了一起之后又当如何呢?大抵也就是《伯兮》中的样子: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男人在外面拼事业,女人在家做全职妈妈。生活看上去一切都好,只是慢慢消磨了心气。渐渐地,连仪容也懒得搭理了,反正——有谁欣赏呢?

“爱”与“恨”都是最耗费心力的情感,而坚持“爱”或者“恨”更是艰难,只有很少一部分感情、精力充沛的人才能有始有终。我们年轻时,都幻想着“山无棱、天地合”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到后来慢慢地累了、麻木了,才懂得只有贫庸才能天长地久。所以,纳兰容若才会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那一刻的惊艳、惊喜,终究也被时光消磨得褪色了。


小杜读诗|《诗经》的罗曼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