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疫情催生肯尼亞“網購潮”:電信數據使用量激增 傳統零售轉戰“線上”

新華財經內羅畢4月18日電(記者丁蕾 馮燚偉)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東非國家肯尼亞迅速蔓延,當地政府關停學校、關閉餐廳堂食和鼓勵民眾居家辦公之際,超市百貨等實體店零售普遍遭遇客流下滑,網上零售和電子商務卻逆勢而上,超市網購送貨服務在疫情期間供不應求。

【見·聞】疫情催生肯尼亞“網購潮”:電信數據使用量激增 傳統零售轉戰“線上”

位於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南郊的電商平臺Kilimall倉庫內,一名工作人員在查看庫存(馮燚偉攝)

家住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南部的一名公務員喬治·姆魯裡告訴記者,他已連續一週未踏出家門,雖足不出戶,但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在手機APP上動動手指就能買到的。

他說:“在網上我能買到生鮮食品和各種日用品,網購很容易讓人和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因為疫情期間你不用再跑去超市商場採購物品,電商已成為抑制新冠病毒大規模傳播的有力武器”。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和姆魯裡一樣,許多在肯尼亞的華僑華人同樣紛紛選擇宅家抗疫,生活用品全靠網購。

自3月13日肯尼亞宣佈確診第一例病例以來,記者居家辦公已有1個多月。上一次外出購買生活用品時,超市排長隊、貨架被掃空、幾乎無人戴口罩,此後記者都通過手機APP購買生活物資和生鮮水果,方便快捷。此外,肯尼亞電商平臺普遍支持無現金交易,極大降低了接觸感染風險。

肯尼亞最大移動通訊運營公司薩法利通信14日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選擇居家抗疫,數據使用量激增了70%,其中移動數據使用量猛增了35%。

非洲第一大電商平臺Jumia 肯尼亞站負責人薩姆·沙帕特說,疫情之下Jumia用戶的消費行為發生了改變。疫情期間,除食品外,洗手液、口罩和家用清潔品等商品銷量居高不下,而奢侈品的搜索量卻大幅減少,電子產品訂單也急劇收縮。

受疫情影響,一些傳統零售行業改變商業模式,紛紛選擇從“線下”轉戰“線上”。據當地媒體報道,肯尼亞連鎖超市Tuskys疫情期間加深了與多家物流公司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網購的有效性配送,提高了送貨上門業務的準確率和及時性。

肯尼亞互聯網行業分析師伯納德·姆瓦索說,疫情之下,對消費者和企業而言,電商平臺可以說是一個雙贏,消費者需要足不出戶購買物資,而企業必須想方設法渡過眼下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他認為,這場危機為肯尼亞電商各方參與者提供了一個鞏固業務的絕佳機遇。

隨著確診病例數不斷增加,肯尼亞政府相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疫情防控,包括取消所有大規模集會活動、學校全面停課、鼓勵居家辦公、鼓勵非現金交易、暫停所有國際客運航班、全國實施宵禁、封閉部分地區的進出通道等。

疫情對醫療衛生體系薄弱、近來又遭遇自然災害的肯尼亞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國際經濟學者蓋裡雄·伊基亞拉告訴記者,疫情導致肯尼亞收入損失慘重,預計肯尼亞今年GDP增長率可能會降至2%左右,具體取決於全球多長時間內才能控制住疫情。

近年來,得益於電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肯尼亞電商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東非地區B2C綜合類電商平臺Kilimall肯尼亞國家經理彭福說,早在2014年,電商市場僅佔肯尼亞整個消費市場的2%左右,而目前這一比例達到了10%。他預計,網上購物未來在肯尼亞將是一個流行趨勢。

電商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取決於互聯網的穩定性、網絡覆蓋率的高低、網上支付系統是否完備和物流配送是否可靠。彭福說,肯尼亞近幾年電商高速發展與薩法利通信旗下、肯尼亞最大的移動支付平臺M-Pesa在當地市場的普及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薩法利通信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M-Pesa活躍用戶達2260萬。而根據2019年8月肯尼亞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肯尼亞全國人口為4756.43萬。

肯尼亞《商業日報》報道說,肯尼亞移動支付業務量處於快速增長通道,一方面是因為銀行業金融機構普遍加速移動互聯網轉型,積極開拓移動支付市場,另一方面則因為樂意接入移動支付系統的商戶數量在不斷加速。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算,如果在線購物人數佔互聯網用戶的比例提高到50%,非洲地區的B2C電商市場規模將增加一倍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電商基礎設施限制、物流配送成本高企以及部分消費者對網購這種新興消費模式仍心存疑慮,是當下阻礙非洲電商發展的主要瓶頸。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見·聞】疫情催生肯尼亞“網購潮”:電信數據使用量激增 傳統零售轉戰“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