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导读)自盘古开天,西周春秋至今,古老的鹰城大地上演绎着数不清的动人故事。地处中原腹地的鹰城,沃野千里,地肥水美,为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元、明、清时期,境内农业发展,文化繁荣,人们耕读传家,经商致富,科举求仕,在这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乡绅便开始置地造屋,逐渐形成了极具豫中特色的民居建筑群落。许多凝聚着大量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民居建筑,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后,大多毁坏倾塌,尚有部分建筑得以幸存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在这些古建筑中,或顶覆灰瓦、前墙嵌以木质或石质窗户的老房子,给人以古香古色的感觉;或就地取材,依山造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些传统的乡土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蕴含着大量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和伦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文化传承、建筑艺术借鉴欣赏及旅游观光价值。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这些传统乡土建筑不仅凝结了本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大量的生活细节信息,更重要的是生动地展现了鹰城地域的先民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

仰望历史星空

国岳

伏牛东麓

茫茫起伏的山川

繁花点缀的平原

有看得见的涓涓应水

有看不见的时空尘事

这里有落凫山下牧羊人的扬鞭声

西周春秋应国的歌舞升平

妙善升仙观音的祖庭

西汉留侯张良的故里

昆阳大战将士们的身影

七百多年丝弦的书韵

这里有品不完的

墨子三苏叶公与刘累的点点轶事

这里是牛郎织女的故乡

这里是读不尽的鹰城大地

张良为“汉初三杰”之首,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治国贤相。据唐《括地志》、《史记正义》、《史记·索隐》载,“张良出于城父”,“城父在郏城县东三十里,韩地也”。1980年版《辞海》亦云:张良,今河南郏县东人。《中国古今名人大辞典》说张良“西汉时城父(今河南省郏县东)人”。西汉时之“城父”乃今郏县李口乡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2006年年初,张店村一村民从自家房基中挖出来一块红石石刻,经过清理发现,在这块未经打磨的天然石面上,写有六行五十七个字:“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因石刻书体是汉隶,故称其为“汉石刻”,从文字可以看出,这是诸葛亮在建安六年春拜谒留侯祠,瞻仰张良像后所写的一篇游记。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现平顶山市区诸葛庙一带生活过多年,而诸葛亮父、祖亦葬于平顶山下。建安六年春,诸葛亮21岁,胸怀大志的诸葛亮到平顶山下为父、祖扫墓之余,北行十余里,来到仅一山之隔的张良宗祠,祭奠先贤英灵,自我激励。这段文字刻在未经打磨的天然石面上,那时造纸术尚未发明,官方都使用竹简记事,作为布衣的诸葛亮踏青在偏僻的山村,在天然石面上抒发情怀,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而“铭文”没有落款的写作格式,也符合东汉时期石刻的特征。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张店村,位于河南省郏县东南部约25公里的李口乡。有张店、大张庄、小张庄等多个张姓村落。南依马鞍山,东靠紫云山,北望汝水,山清水秀,地势坤顺,文化底蕴丰厚。张店村辖张西、张南、张东三个自然村庄,总面积28平方公里,总人口3318人。两千多年前,秦末汉初的军事谋略家、有“谋圣”之称的张良就出生在这里。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张,为张良后裔。张姓村落和当地群众历来都非常尊崇张良。后人为了纪念张良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曾在张店村建有留侯祠,祠内外有数十棵三人合抱的翠柏和古槐。在张店村,有关张良的故事广为流传,有关张良的纪念物比比皆是。张氏后裔在朝中为官者甚多,他们的府邸无不高大雄伟、装饰高贵华丽,五进五出的宅院有好几处。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里,明代出过举人九门提督张乐顺、清代出过进士翰林院名师张克进、刑部主事进士张崇等名人。现在村内还保存有明代提督府、清代西官宅院、西酉胜院、北义和院、魁星楼等古建筑计298间,约880平方米,这些建筑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品位高,规模大,且比较集中,保存比较完整。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木雕、砖雕、石雕内容丰富生动,有各种花形、飞鸟、怪兽、鱼游和吉祥物。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历史的遗产》之 西汉留侯张良故里张店村

分享知识,分享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