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西方技术封锁,拿下美、加、俄等多国专利,山东这个科研团队厉害了!

日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对川庆钻探公司、航天科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同完成的"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进行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拿下美、加、俄等多国专利,山东这个科研团队厉害了!

管志川教授团队成员史玉才副教授(左一)在现场指导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测试

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一项尖端自动化钻井新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已成为复杂地层定向井、水平井、大位移井使用的必备技术。多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工具造斜率、井下工作安全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较大差距,综合性能不足,使我国旋转导向钻井装备长期依赖进口。

自2010年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公司、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开展了"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发,并共同承担了"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研制》(2016ZX05022002)。针对重大专项课题中核心研究任务之一"提高造斜率技术",管志川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钻柱-钻头-地层耦合作用的"平衡趋势"造斜率预测理论与调控方法,取得新一代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在造斜率预测与调控领域的重大创新,造斜率由之前不足6.0°/30m提高至10°/30m以上,比肩国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研究成果为全新一代CG-STEER旋转向产品、系统可靠性与稳定性的大幅提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2019年以来,新一代CG-STEER旋转导向系统已完成4口高难度页岩气水平井的造斜段和水平段钻井作业,累计进尺7758m,创下了国产旋转导向系统最大造斜率11.2°/30m,单趟钻最长寿命297h、进尺1090m等多项纪录,一举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拿下美、加、俄等多国专利,山东这个科研团队厉害了!

管志川,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油气钻井工程,后留校任教,曾获山东省高校十佳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学科"油气井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所属各油田单位横向课题等课题。

管志川教授所带领的井下过程控制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深部复杂地层高效破岩方法与提速技术、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理论与方法、钻井工程风险预测与控制、井筒完整性评价等方向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得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欧盟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10余项,在油气钻井工程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力。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拿下美、加、俄等多国专利,山东这个科研团队厉害了!

CG-STEER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研发离不开管志川教授团队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直顺应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资源勘探、工业发展等工作,在石油行业各方面的发展中做出了诸多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向着"石油学科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关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招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