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可以,但你不能住回孃家”父親一席話,點醒了婚姻裡的女人

前年表姐離婚了,然後從婆家搬回了姨媽家住。

都說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不無道理,因為自表姐離婚又住回了孃家以後,家裡就一直矛盾重重。

老實說表姐的脾氣不太好,雖然是年過三十的人了,可依然我行我素,對待家裡的事一點也不上心,相反還會鬧很多脾氣。

比如,表姐喜歡買,姨媽則以省為主,姨媽看不過去說兩句時,表姐不吃不喝地賭氣,心裡認定自己離婚被家人嫌棄了;

比如,家裡給介紹對象,姨媽叫表姐去看一眼時,表姐以為家裡人急著嫁她出去,能瞬間火冒三丈,搞得一家人都不敢跟她提對象;

離婚可以,但你不能住回孃家”父親一席話,點醒了婚姻裡的女人


……

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家裡人的好心她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生一堆莫名奇妙的氣,然後到處訴說自己的苦衷,覺得自己離婚以後無家可歸,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冤屈,於是對家人的怨恨很深,覺得自己離婚之後被大家排斥了。

這脾氣在自家裡還能說得過去,可是自從表哥結婚以後,狀況完全變了。

表哥去年結婚,因為房子買在了同一小區,所以除了睡覺時間,一家人基本都在一塊兒。

這表姐和表哥倆人從小就不和,如今都是結過婚的人,絲毫不學著忍耐,經常因為你拿了我的東西或者你多吃了排骨而爭執。

這個時候,家裡人都會怪表哥多事,表哥被埋怨的多了,自然不服氣,同樣是父母的兒女,憑什麼大家都向著表姐。

這其中原因還是因為表姐離婚,一家人為了緩和她的情緒便事事以她為主,姨媽經常說:這結過婚的女兒和沒結婚的女兒是兩碼事,沒結婚的女兒怎樣都行,這結過婚的女兒想得太多。

也許表姐自己不覺得,但在我們看來的確是這樣,很多事情就是表姐自己玻璃心給弄砸了。

離婚可以,但你不能住回孃家”父親一席話,點醒了婚姻裡的女人


受點小委屈就拿自己失敗的婚姻做比較,覺得自己人生坎坷,有一次,表姐竟然說:"這離了婚的女人真不該住在孃家,感覺跟我免費吃喝他們的一樣,到底對我有防備之心。"

其實啊,表姐這想法完全是錯的,孃家是女人永遠的家,沒必要把自己當成外人,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父母再寵也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來,雖說不能把自己當外人,但也要有界限感,我行我素在哪裡都得不到包容。

有人說父母在哪兒家就在那兒,這話是每個父母對孩子期許的最溫暖的承諾,但總有些人能曲解這些意思。

朋友李惠就是這樣一種人,她的婚姻按理說過得還可以,但這李慧過分把孃家當成自己家,搞得她丈夫很為難。

一點小吵李慧都要去孃家消化,大吵意見不合之類的事,更是在孃家住個把月成了家常便飯,李慧覺得孃家就是自己家,在小家受地委屈就要找父母傾訴,讓孃家人拿主意。

這一般的小矛盾還好說,頂多李慧住兩天,她丈夫愁兩天,然後接回家也就完事了,可逢年過節的時候,李慧也堅決不回婆家,都是在孃家過。

結婚四五年,去婆家只是偶爾路過去拜訪一下,搞得她丈夫很難堪,一心覺得李慧一點也不尊重婚姻和他身後的家人。

對此,倆人經常鬧矛盾,李慧常說:"我為什麼要去他家,我家有我自己的父母,我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難道去他們家?"

李慧說到做到,對孃家的事,事事都盡力,對婆家的事漠不關心。

有一次,李慧婆婆病了,需要人照顧,她丈夫百般懇求李慧,希望李慧能幫他一起照顧母親,可李慧說:"我才不照顧呢,你的母親跟我有什麼關係,愛咋咋。"

離婚可以,但你不能住回孃家”父親一席話,點醒了婚姻裡的女人


夫妻倆人就這個問題鬧了很深的矛盾,李慧一氣之下竟又故技重施回了孃家,不過這次是以離婚為目的,揹著行李回的。

回到孃家,二話沒說先安頓好了自己的行李,然後才跟父母說自己要離婚的想法,這時候,她父親說:"你要離婚可以,這是你自己的選擇,但是離婚以後不要住在這裡。"

李慧不明所以:"不住這裡我住哪裡?這是我家呀。"

父親說:"這是你家沒錯,但不是說你有這個家,就可以隨便應付你組建的新家或隨便敷衍你的婆家,況且你弟弟也要結婚,難道你要住一輩子嗎?可能你弟弟結婚以後,要麼你會被迫搬出去,要麼你會尋另一個人結婚,到時候還是要走,所以我勸你提前做好思想準備,你可以留在我們身邊一輩子,但是這個家不行,你弟弟他要組建新的家庭,以後的情況會很不一樣。所以,你現在要經營自己的家,而不是永遠投靠孃家。"

李慧沒想到自己的父親會說這種話,一瞬間覺得自己無家可歸,突然又想起自己對待婚姻的態度,於是又無奈的回了自己家。

等她好好的對待自己的婚姻,把小家完全當成自己的家,不再往孃家跑以後,才發現,自己有兩個家,婚姻是以後的家,父母是永遠的家,兩者不矛盾,還可以兼容。

也許,女人最該投資的除了自己,莫過於是婚姻創造的這個家,但如果不得不離婚要搬回孃家住以後,也要試著改變自己,尤其是在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裡,不能任由自己的性子來,已成年的人,即使再親,也要懂得界限感。

孃家是女人永遠溫暖的依靠,但現實裡有了太多的條條框框,長大結婚即意味著不能隨意,父母再疼愛自己,終歸是能力有限。

作為子女,婚姻失敗之後,也要考慮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用"外人"定義自己,也不該怨父母給的不夠。

離婚可以,但你不能住回孃家”父親一席話,點醒了婚姻裡的女人


結婚要有開啟新生活的態度,不能過分依賴原生家庭;那麼離婚,也是新生活的開始,不代表住回孃家就回到了原點。

有些事,還得自己端正態度,結了婚就好好經營自己的家,適當的脫離孃家,婚姻出現問題時,更不宜覺得有孃家離婚也無所畏懼。

而離婚,也不宜把自己想得過分生疏和特別隨意,孃家永遠不會拒絕兒女,但這不是不成熟不獨立的藉口,即使住回孃家,也要用心創造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