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觀察:光環下的Costco,不止是茅臺與愛馬仕

國外創業者喜歡講科技創新,中國創業者喜歡講風口模式,並且是一年一個花樣的變。如果觀察創業公司的宣傳路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創業公司找背書都是美國公司,而其中提得最多的不是線上的亞馬遜,就是線下的Costco。

Costco擁有全球9600萬會員,27大品類4000件商品,創造了1415.76億美元的營業額,成為世界500強35名。作為亞馬遜創始人也要學習的零售公司,作為股神打死也不賣他們股票的公司,被光環的Costco成為中國創業者膜拜的新零售寵兒。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小米創始人雷軍、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等等,還有拼多多的黃崢,均是Costco的忠實粉絲,並從中得到商業啟發。

正因如此,Costco在中國上海開業,引來無數人的觀光與報道。然而,中國人更多關心的卻是茅臺與愛馬仕,高大上的洋品牌立馬變得很接地氣,近一週變成了大街小巷的話題。

商業觀察:光環下的Costco,不止是茅臺與愛馬仕

會員制,精選品類,廉價, 是Costco最基本的特徵。中國能生產出全世界的廉價產品,但是缺少小而美的精選品類品牌與體貼的會員制服務。在沒有互聯網的零售時代,線下渠道是最大的優勢是社區與會員,比如說理髮店、養生店、兒童興趣班、蛋糕店、糧油蔬菜店等。為了供給側改革,隨著消費者的覺醒與中產階級的崛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不變的追求。因此經濟下行的當下,不管是微商、社區電商還是精品電商,Costco是最好的學習標杆,零售向著向著精選品類與會員制發展是必然趨勢。

超級性價比:Costco的商品中,有25%是自有品牌的商品,剩下的75%是其他品牌的商品。 因為它要用25%的自營品牌,來倒逼其他75%的品牌降價, 就導致了大品牌願意降價來給Costco供貨,Costco也因此能給用戶提供比別的渠道便宜得多的商品。

精選品類:只侷限在符合中產階級消費習慣的幾款日常購物商品上,這樣的好處是:(1)商品的數量大幅度壓縮,追求每款在售商品的精選和高銷售週轉率,每個小品類上只有2-3 款商品,商品數只有沃爾瑪SKU 的10-15%。(2)大量採用大包裝,加大了商品銷售的單位,客單價相對比較高。使得它單品的週轉率和單品採購量具有10倍對手的銷售能力時,單品的採購優勢自然浮現。

會員制:是從傳統的倉儲式超市模式演化過來的。會員制電商平臺只針對會員開放,會員需要交納固定的年費或購買一定的商品後,然後享受會員制電商平臺的“平進平出”的優惠。平臺方將不再商品上增加利潤,完全依靠收取的會員費或發展新會員進行運營和獲得收益。將用戶與賣場進行捆綁,提高顧客忠誠度,長期增加企業利潤。

隨著線上與線下的差距開始逐漸縮小,隨著移動互聯網手機用戶的飽和,存量用戶的運營成為競爭的關鍵。於是,會員制開始遍地開花,且從免費會員到付費會員開始升級。

2015年開始,付費會員模式在線上電商開始廣泛普及。2015年京東推出PLUS會員;2016唯品會推出超級VIP;2017年網易考拉推出黑卡會員,每日優鮮推出優享會員;同年,蘇寧易購推出SUPER會員;2018年初,網易嚴選推出超級會員;7月,小紅書推出小紅卡會員;8月,淘寶推出88超級會員。

會員付費成為趨勢的背後,是消費市場的巨大轉變,開始從標準產品導向轉為用戶定製導向,開始由B2C模式向著C2B模式的轉型,背後是真正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用戶畫像的精準人群的產品推送與服務。先有高性價比吸引用戶,再有精選品類滿足用戶,再有會員制留住用戶,通過零售的不斷服務升級,人、貨、場形成良性與友好的商業循環,成為新零售從如何提升坪效到轉移到如何提升用戶單價的另一個學習楷模。

正是Costco這種既高檔又低價的誠心零售服務,吸引了全世界一批又一批的忠實客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