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冬季喝白茶,不少老茶友喜欢煮泡开过后的叶底。今日就不妨来聊一聊这煮泡开过的白茶叶底有什么讲究!


一款白茶拿来可先泡后煮,那对于这款白茶的品质也是有着很高的要求。硬性要求就便有三点:首先自然得是高山白茶。白茶的品质与先天产区环境的好与坏有着直接关系,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产区环境好,白茶在生长过程中才能更好累积养分,白茶的内质才能足够丰厚。只有内质丰厚的白茶,才能经得起先泡后煮的考验。白茶的产区以高山茶园为佳,综合多方面的温、光、水、气、土环境,极为有利白茶的生长。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其次将白茶煮着喝,为了煮出来的滋味更好喝,不建议将新白茶拿来煮,白茶陈化时间应不低于一年。相应的,白茶先泡后煮,也要将新白茶从备选梯队里剔除。陈化时间不足一年的新白茶,内部的茶味物质尚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将其泡来喝,风味清新鲜爽。而直接将其拿来煮,煮出来的茶汤风味,容易偏苦偏涩。所以,为了让煮出来的茶汤滋味更佳,建议煮储存时间在1-3年的陈白茶或者储存时间不低于三年的老白茶。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最后白茶的储存条件要良好,没有发生劣变,没有出现跑气受潮等存坏变质情况。若不然,出现存坏变质情况的白茶,可饮用价值微乎其微。根本没有足够的内质,去支撑先泡后煮。唯有品质足够出色,并经历过一定陈化阶段的白茶,才能适合先泡后煮!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选好一款白茶,接下来便可将其取来先泡后煮了!茶饼取出,用茶刀从侧边撬出了片薄薄的茶,称好5克所需的投茶量。用沸水将常用的白瓷盖碗烫一遍,再把称好的干茶投入,以环壁式的往盖碗内注入沸水。注水完毕,旋即出汤,将茶汤快速彻底倒出后,待茶汤温度下降到适口状态后,就可品尝了。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白茶先泡后煮的话,泡到第几冲才能煮着喝呢?这主要看个人喜好。通常来说,泡到七八冲,茶味基本喝过后,到了需要适当坐杯来帮助茶味释放时,就不妨考虑煮叶底了。一款打算用来先泡后煮的白茶,在用盖碗冲泡时,要避免泡茶时间过长。更不能,一开始就直接用闷泡的方式,容易让茶叶内部的茶味物质,提前过多的释放。导致后续煮茶时,茶味物质的呈现后继乏力,煮出来的茶汤滋味,难以尽如人意。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煮茶时,为了方便观察汤色的深浅变化,建议优先考虑玻璃茶壶。高硼硅玻璃材质的茶壶,耐热耐高温,并且质地紧密,能够让一款白茶的风味得到全方面的展示。一个标注600ml容量的茶壶,在实际煮茶时,注水量到400ml也就足够了。注水线不能超出壶嘴位置。不然等壶内的水烧沸时,壶内的水容易溢出。在400ml水量的情况下,在煮白茶干茶时,建议搭配2-2.5克的量。而在煮泡开过的叶底时,建议将盖碗内原先泡开过5克叶底,全部投入其中。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在煮叶底的情况下,该是等茶壶内的水烧开后再投茶,还是直接从冷水状态下投茶呢?如果这泡茶的叶底,内部的茶味物质还很充足,那么可以用热水煮茶。壶内的水烧沸后,再将茶叶拿去煮。稍微沸煮,煮出来的茶汤颜色出来后就可以停止加热。如果是煮泡过十来冲,并且稍加坐杯后的白茶叶底。所剩茶味物质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使用冷水煮茶。冷水状态下就将叶底全部拨入,等壶内的水逐渐烧沸这段时间下,可以对白茶叶底的梗与叶,增加更多的压力,促使整体茶味物质更好的释放。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关于煮白茶泡开过的叶底,茶友们最后关心的话题,自然是这样的叶底还能煮几壶?煮泡过七、八冲的叶底,往往再煮上一两壶茶,完全就够尽兴了。特别是一两人喝茶的情况下,人数不多,煮出来的茶汤一时间喝不完。400ml水量的一壶茶,两壶便是800ml,完全足够消磨小半天时光。


内质丰厚的白茶,先泡后煮,是最好的方式。同一款茶,盖碗泡出来的滋味和煮出来的味道不同,先泡后煮,则可以将这两种不同的风味都演绎出来!

白茶先泡后煮,那煮泡过的叶底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