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的源頭

童年的時光,是在一個十分缺水的地方度過的。那時鎮子還叫“區”,棗陽縣,太平區。那是整個鎮子上的人吃水,都要到一個離鎮子幾里外的“東井”去挑水,或者用水車拉水。因為爸媽都在區委工作,我們住在區院裡,被別人稱作“吃商品糧”或罵作“吃飼料食的”。爸媽的工作就是長年下鄉住隊。保姆和我們幾個孩子也沒起火做飯,就在區院裡吃食堂的大鍋飯。食堂請了5、6個炊事員。有一輛拉水車。每天下午,炊事員叔叔都要到“東井”去拉水。那時學校正開展“學雷鋒運動”,所以每天一放學,我就跑去幫拉水的叔叔推車子。

節約用水的源頭

“東井”是一口軲轆井。高高的井架,粗粗的井繩,被無數雙手磨得發亮的鐵柄,用桐油漆過的大木桶。每天,井臺上都有許多人排著隊等著打水。在軲轆的轟鳴聲中,跳進水裡的木桶隨著繩子的左右擺,灌滿了水。打水的人一下一下吃力地轉動著軲轆的鐵柄,緩緩地把水桶提到井面,然後用力提起,倒進水車。記不清一水車要倒多少桶水了。要是趕上颳風下雨,特別是下雪的日子,拉水就更不容易了。拉水的路上結了冰,水車在路上碾軋著冰,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腳下滑溜溜的,井臺上更是滑滑的。拉一車水不知要費多大的勁,冒多大的險!

節約用水的源頭

炊事員叔叔把水拉回去後,倒進食堂內一口特別大的水缸裡。區院內的住戶要用水,就用盆子舀回家。如果要用開水,在辦公室旁邊有一座火爐子,一天到晚燒著開水。

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在中午的時候到辦公室旁邊的火爐上等著灌兩瓶開水,再從食堂端一盆涼水,供一家人洗漱。因常幫叔叔們拉水,有時多端兩盆水,叔叔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由於用水不方便,洗澡、洗頭都是好長時間一次。因此,頭上長滿了小蝨子。每次母親下鄉回來,就會把我拉過來,躺在她懷裡,用小篦子,篦著我頭上的蝨子、蟣子。有時頭髮扯疼了,我就喊叫。這時,母親就輕輕地哼著歌,哄著繼續篦。哦,現在的孩子們可曾聽過、見過蝨子、蟣子、篦子?我根本記不清多長時間才能洗一次澡。有一年夏天,我跟別的小朋友一起到堰塘裡洗澡,被人用石塊打破了眉頭。回家後媽媽罰我下跪,讓我不再下堰洗澡,此後我就再也沒有下過堰塘。

其實為了解決吃水的問題,區領導也想了很多辦法,做了許多工作。在區委會的後院裡挖了一口十幾丈深的井。可是井裡的水不多,還是苦的。我們好像從來沒吃過那口井裡的水。就在那口井裡,曾經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一天,我的大弟弟不知怎麼弄的,雙手抓住軲轆的鐵柄,把自己小小的身子吊在井裡。當時只有住在院子裡的馬叔叔看到弟弟吊在井口,非常擔心。他機智地悄悄地靠近井口,慢慢地伸出手,一把抓住弟弟的胳膊,然後用力地把弟弟拽出井面。最後,找到我的爸媽,把事情告訴了他們,大家聽了十分後怕。再後來,那口井就被封住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炊事員叔叔們仍然繼續去“東井”拉水。我們繼續往家裡端水。因為知道拉水的不易,越發地節約用水。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的太平鎮早已用上了自來水,我們也住進了城裡,用上了自來水。可我還是捨不得用水,還是把洗衣服、洗菜的水存起來沖廁所、澆花。看到單位水管沒關好,嘩嘩地流水,就會心痛,然後立馬跑去關上。

到現在也沒弄明白,這種習慣是捨不得,還是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