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引領了足球“九號半”踢法潮流的“國王”,現在卻無人知曉

在足球領域,稱呼一名球員為“九號半”往往意味著他結合了中場的組織能力和前鋒的進攻能力,意味著他是球隊的絕對核心。

在世界足壇,“九號半”這個位置上誕生過無數的超級球星,馬拉多納、普拉蒂尼、羅伯特·巴喬等傳奇人物均是這種踢法的佼佼者,但真正為世界足壇貢獻出這樣一種全新踢法的球員——弗洛裡安·阿爾伯特卻註定是一個被遺忘的名字。

這位引領了足球“九號半”踢法潮流的“國王”,現在卻無人知曉

他的職業生涯始終在匈牙利國內度過,整個職業生涯沒有率領球隊奪得過任何洲際榮譽。個人唯一拿得出手的榮譽:1962年世界盃最佳射手,還需要同其他五個人分享。

但是,你無法否認這位綽號“國王”的匈牙利射手對足球運動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在足球世界所留下的印記就像他那消瘦的身材一般,挺拔而醒目。

阿爾伯特踏入足壇的時候正是匈牙利足球從巔峰迅速隕落的時期,匈牙利人一邊在不斷緬懷普斯卡什、科奇什、博日克等傳奇球星的時代,一邊在瘋狂尋找能夠接替他們衣缽的希望之星。

阿爾伯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16歲便有些倉促的在成年隊開始打首發,18歲入選國家隊,早早的承擔了本不該有的巨大壓力。不過壓力之下的阿爾伯特也顯示出了與自己年齡不符的沉穩與老練,就好像自己的球風一樣,從容不迫。

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上,年僅十九歲的阿爾伯特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大賽的舞臺即一鳴驚人的打入五球,最終率領匈牙利隊奪得銅牌。尤其是在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中,匈牙利隊七球橫掃法國,震驚世界足壇。

在兩年後的智利世界盃上,二十一歲的阿爾伯特再次顯示了與自己年齡不相符的沉穩,率領匈牙利隊打入八強,自己也獲得了職業生涯以來最高的個人榮譽——世界盃金靴。

這位引領了足球“九號半”踢法潮流的“國王”,現在卻無人知曉

經過了兩屆大賽洗禮的弗洛裡安·阿爾伯特在比賽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術風格。作為一名東歐球員,阿爾伯特的技術風格樸實無華,從來沒有像南美或非洲球員那樣大幅度的華麗動作。但是他卻開發出了一套獨特的依靠節奏變化擺脫對手的技術。這種忽快忽慢、從容不迫的帶球動作,配合他那特有的沉穩嚴謹的性格,真好像是在球場上彈奏的匈牙利圓舞曲一般雍容華貴。

後來的很多東歐球員如博班、羅西基身上都能看到當年阿爾伯特的影子,但始終沒有人能夠再達到他的境界。

而阿爾伯特對世界足球發展最大的貢獻則在於,他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踢法——前鋒後撤組織的踢法。

數十年後,這種踢法風靡足壇,催生出了為數眾多的世界級球星。馬拉多納、普拉蒂尼、羅伯特·巴喬均是這種踢法的佼佼者。“白貝利”濟科還為這類球員發明出了一個新名詞“九號半”。

當世界足壇在議論紛紛普拉蒂尼、濟科和馬拉多納誰是第一個“九號半”球員時,弗洛裡安·阿爾伯特正在用這種當時連名字都沒有的踢法刷新著整個足壇對球場位置的認知。

這位引領了足球“九號半”踢法潮流的“國王”,現在卻無人知曉

1966年世界盃是阿爾伯特這種“九號半”踢法的巔峰。在小組賽對陣當時的絕對強隊巴西隊時,阿爾伯特這種前鋒後撤組織的打法徹底打懵了巴西隊整條防線,他會頻繁地回撤到中場甚至後場來拿球,直接一個人完成了鋒線和中場甚至是後防線的無縫銜接。

整場比賽中,阿爾伯特沒有進一個球,但是他的進攻卻可以從任何位置發起。巴西隊防守隊員要麼追防過半場,給後場留下大量空隙,要麼就只能眼睜睜看著阿爾伯特從容不迫的組織進攻。

最終,阿爾伯特連續助攻三球,幫助匈牙利3:1逆轉巴西,順利從小組出線。

為了表彰阿爾伯特在球場上的精彩表現,尤其是他對足球技戰術革新所作出的貢獻,1967年“金球獎”評選中,阿爾伯特出人意料的以絕對優勢戰勝了博比·查爾頓、尤西比奧和貝肯鮑爾等名將,取得了匈牙利歷史上迄今為止的唯一一座歐洲金球獎,彌補了普斯卡什終身未獲“金球”的遺憾。

而這也可以說是匈牙利足球這個“遠古巨人”最後的輝煌。

這位引領了足球“九號半”踢法潮流的“國王”,現在卻無人知曉

1966年世界盃後,少年成名的阿爾伯特傷病漸重,不得不於1974年匆匆宣佈退役。

來的倉促,走的匆匆。阿爾伯特的一生註定是被遺忘的一生。不過可以欣慰的是,他的技術他的踢法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代替他被銘記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