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劇情回顧

公元前283年,楚國為了與趙國聯姻,用國寶和氏璧作為嫁妝,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被秦國得知,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從趙國手中得到和氏璧,趙國畏懼,派出使臣藺相如護送和氏璧,藺相如與秦昭襄王鬥智鬥勇,在敵人眼皮底下將和氏璧安全帶回趙國,史稱完璧歸趙。

藺相如不畏強秦,出使秦國,將和氏璧安全帶回趙國的故事讓藺相如名聲大震。很顯然,這次事件是趙國取得了勝利,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麼?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和氏璧的價值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璧誕生於楚國,歷經歷王、武王、文王才被正式命名,出世後便被楚國當作國寶,因政治需要才輾轉到趙國手中。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和氏璧確實價值連城。和氏璧擁有不可估計的歷史文化價值,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現和氏璧,命人將其打造成傳國玉璽,一直延續了一年多年。可惜的是,後唐末帝李從珂抱著傳國玉璽自焚,這件瑰寶的去向不了了之,如今我能所能瞭解的只能是史書留下的記載。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歸根究底,和氏璧之所以被後人所熟知,還是因為完璧歸趙的故事將和氏璧的歷史文化價值推到巔峰,甚至超過了和氏璧本身的價值。畢竟,這是一塊秦昭襄王願意拿十五座城池交換的瑰寶。

秦昭襄王的真實意圖

戰國末年,周王室名存實亡,各諸侯國大小戰爭無數,為的就是吞併對方的土地,佔領對方的城池。一座城池的得失影響著國家的經濟收入、民心得失、軍事部署。失去十五座城池意味著失去幾百萬糧食產量、失去幾十萬民力、更影響秦國對外的軍事部署。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再者,秦國經歷商鞅變法,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實力已經是戰國七雄之首。從公元前318年公孫衍遊走山東六國首次提出合縱抗秦至今,山東六國已組織合縱抗秦三次,無一不被秦國擊破,秦國有能力吞併山東六國任何一個諸侯國,根本用不著為了一塊石頭與趙國談判。

事出無常必有妖。也就是說,秦昭襄王的真實意圖並不是為了得到和氏璧,那麼秦昭襄王究竟想要什麼?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完璧歸趙事件發生之後秦國就開始攻打趙國並且殺了兩萬人。而在藺相如將和氏璧送出秦國,秦昭襄王得知後曾說:“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前一刻還念及秦、趙之間的交情,下一秒就出兵攻打趙國?很顯然,秦昭襄王攻打趙國是蓄謀已久的事情,並非和氏璧事件惱羞成怒。既然如此,那麼和氏璧事件就是秦昭襄王在攻打趙國之前的軍事試探。

秦昭襄王為何要大費周章試探趙國?

公元前283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趙、魏、韓、燕、秦五國合力伐齊。這次事件趙國展現出的軍事力量使趙國一躍成為山東六國之首。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在這之前,趙國經歷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軍事實力大增。但是在趙武靈王死後,趙國陷入宮廷內亂,在諸侯國之間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

這就好比兩個認識很久的對手,突然有一天,其中一個人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當他再次出現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換作任何人都不敢有一絲輕視心理,一定會想方設法套出對方的底牌。

在這之後,秦國的主要軍事行動都在攻打楚國,而趙國是一個未知數。也就是說,秦昭襄王必須在攻打楚國之前摸清趙國的底牌。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秦昭襄王正是出於這樣的心理,才會謀劃這次事件。

猶豫不決的趙王,成就了藺相如,暴露了趙國,美了秦昭襄王

當秦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時,趙國上下的反應是這樣的:

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瞭,趙王不想交出和氏璧但又害怕得罪秦國。面對趙國的選擇有兩個,一個是將和氏璧交出,趙國得不到十五座城池;第二個是趙國不交出和氏璧,這樣會得罪秦國。

完璧歸趙:秦昭襄王沒有得到和氏璧,卻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東西

讓趙國白白交出和氏璧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留給趙國的選擇就只有一個,得罪秦國。既然秦國一定會得罪,乾脆直接拒絕就可以了。如果直接拒絕秦國,證明趙國並不畏懼秦國,秦昭襄王還會心存疑慮,拿捏不住趙國的底牌。

可惜的是,哪怕得到秦國十五座城池的機會十分渺茫,趙王還是想要搏上一搏。所以就有了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的外交活動。藺相如在與秦昭襄王鬥智鬥勇中沒有辱沒趙國的名聲,卻暴露了趙國畏懼秦國的心理,原本對趙國還有絲絲忌憚的秦昭襄王徹底將趙國捏到手中。所以就有了第二年攻打趙國的軍事行動,再一次印證秦昭襄王的想法。

結束語

完璧歸趙成就了藺相如的美名,成就了和氏璧的歷史文化價值。然而,從趙國派出藺相如出使秦國開始,趙國就已經敗於秦國,秦國醉翁之意不在酒。秦國看似為了和氏璧,實際上是想要借和氏璧試探趙國對秦的態度,過早暴露的畏懼之心使趙國處於被動之中,以至於完璧歸趙事件後的連續多年,趙國一直都被秦國牽著鼻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