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谈起四大名著,我们大多数人最先接触也最为熟悉的,便是《西游记》,尽管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电视剧的了解,而不是著作本身。

年少看《西游记》,看到的全是热闹:孙悟空打妖怪、师兄弟之间打闹、大圣到各处神仙那儿串门儿......

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是需要借助时间才能看得全面的,比如:热闹背后的凄凉,修成正果的代价,本心与命运的相背,兜兜转转的涅槃......

整部《西游记》共一百回,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在一片和谐中皆大欢喜地收场。

只是,这“皆大欢喜”,却未必尽是“美梦成真”的欢喜!

来看这功德圆满后的“五圣”——

唐僧: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斗战胜佛;

猪八戒:净坛使者;

沙和尚:金身罗汉;

小白龙:八部天龙马。

唐僧得偿所愿!

孙悟空如释重负!话匣子猪八戒小声嘟囔着,“你们都成了佛,就给我一个使者!”

沙和尚感谢组织没有亏待自己!

小白龙庆幸当初加入这个取经团队!

取经成果的划分,还是很科学的,但是孙悟空的开心成分并没有多少,他最大的欢喜不是成佛,而是金箍得卸的自由!

取经之路历时十四年,几千个日夜的相处直至最后,唐僧也都不曾真正认识自己的大徒弟孙悟空!

他认识的,只是自己要求且一手塑造出的孙行者。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遇到唐僧之前,孙悟空的人生是这样的——

他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而从石头中蹦出,无父无母,天生一“石猴儿”!

在东胜神洲的花果山,有猴子说“谁能从这瀑布里钻进去并且平安无事的,就拜他为王!”

石猴儿说,“我进去!我进去!”

此时的石猴儿,吹牛皮没有打草稿,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有的只是天生的迷之自信与大胆!

是真幸运,也是真本事,石猴儿一钻成王,成了花果山的老大——“美猴儿王”!

美猴儿王能耐再大,也只是在猴子中拔尖,他知道自己的短板,于是准备了瓜果干粮乘舟远去,要拜师学艺。

十年的辗转漂流,石猴儿找到了三星洞的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根据石猴的样貌赐了他姓名:

你像“猢狲”,取一“孙”姓。

你在我这里是第十辈小徒,从“悟”字。

法名就叫“孙悟空”!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在三星洞,有七年的时间,孙悟空都是游玩式的自由学习。

七年后的某一天,菩提祖师开设讲座,一众弟子都正襟危坐,只有孙悟空激动地控制不住自己,成功地引起了祖师的注意。

祖师问孙悟空,想学什么?

孙悟空说,随便!

祖师按照随便的意思,随口说了一门学科。

孙悟空问,“能长生不老吗?不能的话,不学、不学!”

祖师一连说了好几个学科,孙悟空都复制粘贴这个回答。

菩提祖师当着众人的面,照着孙悟空的后脑勺打了三下,甩袖子走人了!

这只有灵性的猴子,就在这天夜里三更,从后门去找了祖师。

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更是缘分!

菩提祖师教了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又给传了孙悟空筋斗云。

孙悟空练得勤勉又专注,本领很快学会了,但,祖师只教了孙悟空手段,没教孙悟空人情世故。

也许是祖师太了解这只猴子,也太喜爱这只猴子,知道他不会虚与委蛇,所以不愿意更舍不得这样的灵猴儿,有朝一日成了八面玲珑的俗物。

“你我师徒缘尽于此!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我!”

从三星洞毕业的孙悟空,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

除了混世魔王、收服花果山方圆异类、到龙宫寻兵器、到幽冥界毁生死簿......

他从美猴王打怪升级为“齐天大圣”!

后来,他被太白金星哄骗着上天做了“弼马温”,玉帝原想要用官职招安他,可这玩够了的猴子,甩下一句“官太小,老子不干了!”拍拍屁股潇洒地走了,连招呼都不打,更别说写辞职报告和交接工作!

武艺傍身的孙悟空在这段时间活得最自在,不知道天高地厚,所以才敢无法无天!

他和三头六臂的哪吒过招、打破托塔天王的玲珑宝塔、独闯南天门、吃掉整个园子的蟠桃、戏弄前来参加蟠桃大会的上仙、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和二郎神杨戬动真格的、踢倒老君的炼丹炉、大闹天宫......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可恨这猴子本领竟通天,闹得了凌霄宝殿!

可恨这猴子本领未通天,佛祖一座五指山压他五百年!

五百年的囚困,孙悟空只露得一头在山下,饿了吃铁丸,渴了喝铜汁!

五百年,是一个分水岭。

五百年前,是孙悟空。

五百年后,是孙行者。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唐僧揭下了五指山上的金字封帖,给了孙悟空重获自由的大恩。

还不怎经世事的孙悟空不知道,五指山束缚的只是他的身体,而接下来的漫长取经路,受约束的还有思想。

孙悟空嫉恶如仇,奸险恶毒之人、妖魔鬼怪之辈,他二话不说一棒子打死!

唐僧不同意了:恶人也是人,也需要改过自新!妖怪也是生命,也可以教化向善!

在对事情的处理态度上,孙悟空像“人狠话不多”的西医,哪儿坏割哪儿,斩草除根。

唐僧则像中医,望闻问切,寻根究底,慢慢调理。

孙悟空气急过很多次:盗贼那次、红孩儿那次、白骨精那次......

肉眼凡胎的唐僧,你自己专业能力不过关却还总质疑我的本领!

这情景像不像网上流传的非设计专业领导瞎diss设计大神:

我要五彩斑斓的黑!

LOGO要大大大!

给我设计一版花红柳绿的世界五百强风格的海报!

......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提起孙悟空的师父,大家都知道是唐僧,而在我看来,唐僧更像是领导。

孙悟空真正的师父,应是三星洞那所学校的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和唐僧区别:

前者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愿意去挖掘你的特长,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后者是,我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我只要我想要的结果,所以你必须成为我需要的那种人!

菩提祖师给石猴儿赠名“孙悟空”,是看他像“猢狲”。

唐僧给石猴儿赠名“孙行者”,是看他像“小头陀”。

石猴儿只是那一个石猴儿!

菩提祖师是心无外物地看他本身,唐僧则是心中有佛地带着教化看他!

作为领导,唐僧德行出众、意志坚定、目标明确,对下属也关心,但从孙悟空的角度而言,这场缘分也只能到西天取经结束。

唐僧的专业可以带和尚,教打坐、教念佛、教讲经,却无法像菩提祖师那样让孙悟空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回顾一下这一路,自跟随唐僧那一日起,此后的十四年里,孙悟空再没有学习到新本领,全是在吃菩提祖师教给他的那些老本儿!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与其说是唐僧的劫难,不如说是孙悟空的劫难。

这一路,唐僧的戏份儿,只是有惊无险地被抓走,孙悟空却要对那层出不穷的花式劫难想出解救之法,并保证解救方案的最终落地。

出生入死在一线、被猪队友嚼舌根和穿小鞋、出力不讨好而被领导冤枉、不能打死那有后台的妖怪的不忿儿......

那个曾经吃蟠桃、饮御酒、盗仙丹、十万天兵都奈何不了他的大圣,活活被现实磨成了一个“猴儿唐僧”!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有人会说,“没有这八十一难,孙悟空也成不了佛啊!”

看过《西游记》的人很多很多,但真正认识这只猴子的人,未必有多少!

西天取经,是唐僧的使命与梦想,从来不是孙悟空的!

真经究竟多少卷、佛法究竟有多高深,孙悟空压根儿不关心!

孙悟空不是佛,却也没有想要成佛,他本就凭着自己的本事“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了!

他要的,只自是自由!

“斗战胜佛”这个荣誉受或不受,他都是各路神仙鬼怪要礼让三分的大圣!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唐僧心心念念取经大业,既有不负拜把子兄弟唐太宗期望的责任,也可理解为造福众生的“大爱”。

猪八戒以自己曾经身为天庭的“天蓬元帅”为荣。

沙和尚挂在心上的是因错而被开除的“卷帘大将”这一公职。

小白龙也是体制内的铁饭碗贵族一类。

独独悟空,除了“自由”,其它功名利禄皆是空!

可叹!

金箍棒,搅得了龙宫、闹得了凌霄殿、闯得了阿鼻地狱......唯独,卸不下头上的金箍。

长大后才发现,人最快乐的时光,是在学校里。

老师们不管你的性格如何,只是一门心思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给你。

而社会则是,你能交出什么给我?

成长的代价不一定沉重,但成长的领悟往往是沉重的。

很多人知道自己“想为什么而活”,却只能去掉那个金光闪闪的“想”字,成了“为什么而活”,于是迷茫、事非所爱、无可奈何!

所有迷茫的人,都是孙悟空!

之所以迷茫,是因为心有所爱,只是爱而不得!

不像唐僧那样:爱着事业,为事业而奋斗!

不像猪八戒那样:能取经就取经,不能取经回高老庄!

也不像沙和尚那样,团队好坏无所谓,中庸之道即可,反正是公职!

更不像小白龙:我本是贵族,和老爹闹别扭,熟人出面调解,就出来实习历练!

我们只是低起点、无背景的孙悟空,金箍则是现实里难以言说的种种制约。

到不了的西天,回不去的花果山!

这才是现实的常态!

<西游>好似成长史:修成正果的孙行者,本性不再的孙悟空

一位姐姐写过一篇关于北漂的文章,其中一句是,

“非要漂泊的理由,无非是想要更大的自由!”

人生在世,多的是无可奈何,如何把这十之八九的不如意,过成最终的称心如意,才是生活最终极的真命题!

要么,像八戒和沙僧那样恰好地得过且过;

要么,像唐僧一样从专业出发,用专业去拼事业。

人最痛苦地,是有自己的想法,却总被他人的想法所控制而只能机械地实现他别人的想法。

孙悟空有专业能力,他只是亏在了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

菩提祖师看他是猢狲,唐僧看他是行者,而他自己本身,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提起“斗战胜佛”孙行者,知道的人并不多!

关于石猴儿,人们只记住了一个标签印象——五百年前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那段故事,是孙悟空人生的高潮,青春在那里、性情在那里、荒唐在那里、精彩在那里、前半生的终结与后半生的开始都在那里!

一朝的天宫放纵,代价是五百年的囚禁。

而十四年取经的磨砺,伴着西天项目的成功上市,孙悟空,也被磨成了“唐僧2.0”。

大圣成佛,金箍自退!

但愿我们的大圣孙悟空得到自由以后,最大的庆幸不在于甩掉了金箍,而在于收获如何才能不带金箍的领悟!

当初佛祖设下这金箍,是知道有本领的人不甘被人驱使,所以要用金箍管束。

如果角色不必受人驱使,又何必有这金箍?

倘若《西游记》有下文,我希望是——

话说,五百年前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自跟随唐僧取得真经后,被尊为“斗战胜佛”!斗战胜佛本性超脱、桀骜不羁,自请我佛如来下界,誓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遂组建一支降妖除魔队伍,一路向南。此后,南无阿弥,南有悟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