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蘇-35買還是不買?這個問題曾經無數次引爆中國的各類社交媒體和軍事論壇。甚至即便首批蘇-35來到中國後,網友們依舊圍繞會不會繼續購買蘇-35的話題而爭辯地不可開交。



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今年年中,俄羅斯正式承認向中國提出了談判出口第二批24架蘇-35的問題。外界評論認為,通常情況下,這意味著雙方會進行正式會談,討論簽署合同的可能性。現在的主動權在中方,即是否購買的問題。


其實,仔細分析中俄長期軍事貿易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模式。1,試探性購買、測試,這種模式包括最初購買的26架蘇-27SK,首先試試看,是否合適?適用?待運用成熟之後,若干年後(1996年)再進口第二批,甚至轉移生產線。


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2,應急作戰需要。主要體現在蘇-30MKK/MK2的購入,1999年兩岸關係高度緊張,解放軍開始認真考慮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當時的空軍力量無法對應。因此一性購入的蘇-30MKK/MK2數量相當之多,總共100架。包括24架蘇-30MK2。這與解放軍引進的第一批蘇-35的數量相同。蘇-30MKK和蘇-30MK2是基本是一個機型,後者只是在雷達上追加了對海搜索、目標指定模式,並且輸入了Kh31A等對海武器的射擊控制軟件。從本質上講蘇-3OMK2並不是全新的機型。因此依照這樣的分析,只有蘇-35一種戰鬥機,只進口了24架。


有俄羅斯媒體曾在報道透露,當初俄聯合飛機集團內部,最大的分歧就在於認為進口數量太少。至少應該進口48架蘇-35。中國的回答當然是十分巧妙而現實的,新飛機必須先試用。同時雙方當時存在的分歧是:首先按照中國的設想,改良換裝中國武器的軟件,隨後購買?還是先購買飛機之後再改良?


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結果顯然是折中的,為了爭取時間,中方率先購買了飛機,隨後逐步改良。總體上看,俄積極向中國推銷蘇-35,有著十分明確的經濟、政治動機。首先,這是政治決定,希望拉近俄中軍事合作的戰略關係,美國在彈道導彈部署反導問題上,一步步緊逼俄羅斯。其次是經濟需要。西方的經濟制裁,給俄羅斯經濟帶來較大困難。俄空軍、軍事工業界需要更多經費購買蘇-57。


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從中國方面來看,目前中國空軍的殲-20戰鬥機的生產數量依然十分有限。今後即使每年生產數架,要大量換裝需要時間,飛行員和後勤人員的培訓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殲-10系列從航程和掛載系列顯然與中國建設戰略空軍的目標存在差距,可能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都要作為“替補”的形式存在,這一點從殲-16戰鬥機的大量裝備就能看出。


中國會買第二批蘇-35麼?結果其實並不重要,主動權在中方

中國國產“側衛”系列戰鬥機目前仍是重點建設方向,但其綜合性能方面與蘇-35存在一定差距也不足為奇,這正是引進蘇-35的目的之一。相比於上世紀90年代的前輩們來說,而今的中國空軍在是否引入蘇-35上顯然選擇更多,更具備主動權,未來是否引進其實都不會影響中國空軍的建設腳步。不管怎樣,未來蘇-35都會與中國國產戰機一道,繼續書寫中國重型戰鬥機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