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梯雲獨架人梯



青春,梯雲獨架人梯

張人彪和孩子們在一起


●本報尤溪記者站 陳 傑 通訊員 鄭梅珍 肖登超 文/圖


3月29日上午,尤溪縣聯合鎮東邊村東邊小學老師張人彪,從學生小曾家輔導完出來,趕往其他4名學生家裡。這樣的走教,年後張人彪每週都進行一次,“每次都要根據孩子的學習進度備好練習資料,怕孩子長時間在家沒有學習,知識淡忘了。”

受疫情影響,這個只有5名學生的小學,因孩子家裡沒有網絡,家長多用老人機,無法像其他學校那樣開展線上教學。張人彪用走教方式,為孩子實現了“停課不停學”。


一校一師五生樂


東邊小學建在千年層層疊疊的尤溪聯合梯田腳下,是一所只有一名教師堅守的單人校。張人彪從2018年9月1日開始,成為這裡唯一的老師。因為學生多為留守兒童,一旦撤去單人校,孩子們有可能失學。

提起為何回鄉教書,張人彪說自己早早就與教育結下了緣。

90後張人彪是尤溪縣聯合鎮聯合村人,他深知父母務農供孩子讀書的艱辛。2011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後,他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愈發愛讀書。從大一開始,他早上到校園的湖邊、教室晨讀從不間斷;大二時,張人彪的助學金、獎學金全用在購書上,畢業後工資也多用於購買書籍。

2015年,通過“三支一扶”政策,張人彪回到家鄉聯合鎮,開始兩年的基層服務工作。下班常到聯合中心小學打乒乓球,那時五六年級的孩子常加入對打,有一次,張人彪問孩子:“你們平時不懂的題我教教你們怎麼樣?”就這樣,張人彪常給這裡的孩子輔導課業。當時聯合中心小學校長溫有文得知後,還邀請他參加學校的青少年宮活動,於是,張人彪經常在週四下午出現在青少年宮活動課堂上,給孩子上起他喜歡的篆書課程。

2017年,服務期滿,在沙縣、福州學習一年後,張人彪回到家鄉。“東邊小學缺老師,你想去嗎?”溫校長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張人彪毫不猶豫地走進了這所學堂,開始了他的鄉村教師生活。

“當上一年級課程時,二年級就先預習,抄寫課後字詞;給二年級上課時,一年級就自主複習。”張人彪介紹,因為是一二年級混合班,他採取這種教學方式,剛來執教時學生最多時8人,現在只有5人。孩子父母多在外務工,因為年齡尚小自理能力有限或家庭經濟壓力大等,只能選擇就近就讀,三年級後孩子會轉去鎮上的中心校。

“我也是鄉村出來的,能體會到鄉村學生求學的不容易,所以我願意留下。”張人彪說,自己兼顧著語文、數學、德育課程,還兼任校長,讓他滿意的是學校的教學條件不錯,多媒體、電腦、打印機等教學設備一應俱全;他還細心佈置,“學習園地”、黑板上寫上的報警電話、學生禮貌用語等細節讓教室充滿溫馨……

鄉村教師生活,周圍同齡人很少,平時跟長輩聊聊天,張人彪多和孩子打成了一片。“即使有時比較孤獨,但能給孩子關愛,是值得的。”張人彪說,有時會把孩子留下輔導,和孩子共享一頓簡單的午餐;平時還一起玩遊戲、寫書法,豐富課後生活。“常常我午飯還沒做好,孩子就來學校陪我。如果我還能上音樂、體育課就更好了。”張人彪笑道。

小曾平時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他知道去了中心校就是別的老師授課了,“希望張老師一直能教我學習,他比較溫柔,方法很多,我可以學得更好。”

“輔導孩子作業很困難,老師每次來講解都特別細心。”陳熙塔是班裡兩名孩子的爺爺,因為疫情,孩子的父母沒能回家,有了張老師的上門輔導他很放心。

“希望早一點開學,和孩子們重聚課堂。”這是張人彪現在最期望的事。


自籌書屋暖村童


張人彪深知,相比城市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各種豐富的教學資源,鄉村孩子獲取知識的途徑太少了,一直想辦法開拓孩子們的視野。

“特別是從事基層工作時,我走遍家鄉各村,發現村裡農家書屋並不多,甚至一家像樣的書報亭都很少見。”那時籌建一個書屋的想法,在張人彪心中萌生。並從那時起,他開始有意積攢書籍。

2018年2月8日,張人彪在自家樓下辦起“源底書屋”,對書友特別是孩子免費開放。經過不斷積累擴充,現在書屋已初具模樣,從剛開始的500多冊,目前藏有各類圖書約3000冊。“我的願望是藏有量5萬冊以上。”張人彪說。

“我常想自己小時候如果學習環境能好點,有更多的書可以讀就好了。”他還積極策劃如“書聲暖春”鄉村傳統文化學習等公益活動。

因為藏書多為聖賢典籍,來書屋的多是低年級的孩子,張人彪又購買了許多注音版本的書籍。他還把具有教育意義的古文打印出來讓孩子誦讀,“現在孩子只能先熟讀,他們太小有些不太能理解,但以後他們再讀到時或許就有新的體會。”他說如《送東陽馬生序》中,“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這段他就打出來讓孩子們誦讀過,希望孩子能通過聖賢典籍啟迪心靈,培養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

由於書屋中藏書都是張人彪自己自費購買,已經花費十多萬元。為了書屋能增添更多書目,他希望更多人能參與進來。4月1日,一筆來自堂叔的2000元書屋購書捐款讓張人彪很受鼓舞,“希望書屋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張人彪也希望家長能來書屋,共同參與孩子學習,因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