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不把生命體驗到極致,你不後悔才怪——施一公

作為一位國際頂尖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施一公從小到大刻苦勤奮,兢兢業業,同時也給他帶來了與之相匹配的尊敬與名譽。

學習生涯

施一公出生在一個書香家庭,父親母親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他名字的寓意是他將來能夠全心全意為社會服務,寄託了父母對他能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的希望。

他也不負父母的期望,自始至終成績遙遙領先。1985年,憑藉數學競賽一等獎,保送到了清華大學的生物系。進入大學校園之後,依然能夠戒驕戒躁,踏實學習,每年都能穩穩地攥住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又在1989年,他提前畢業,得數學和生物學這兩個學士學位。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德智體美都全面發展的他並不是常人眼裡普通學霸的模樣。作為清華大學的學子,他繼承了學校的優良傳統,注重運動的他練習長跑、競走,還在校運動會上破了全校競走項目的記錄,可謂是集知識與體魄於一身的陽光青年。

憑藉優異的成績,他的求學生涯可謂是一帆風順。1990年初,施一公到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學院留學深造,同時還取得了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兩個學位。

揚名海外

施一公在科研上盡心盡力,埋頭苦學。遇挫折時咬牙不服輸,努力適應環境、學習英語、做實驗,不折不撓。又一次他還當面立即指出了系主任兼導師的一處演算錯誤,這令他的導師對他讚不絕口。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在變革的大潮中,我們做好一件事就夠了。"經歷過興趣的搖擺不定,他最終選擇了繼續進行生命科學的研究。1996年,他到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就在這時他找到了"細胞凋亡"這個令他感興趣的科研項目。

1997年,他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次年,他又在普林斯頓大學創建了自己的實驗室,並擁有大量的科研啟動資金,繼續開始對細胞凋亡的研究。

最終,他在細胞凋亡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探究了抑制"細胞凋亡抑制因子"的蛋白SMAC,癌症就是因為細胞凋亡的機制錯誤導致不能讓病變細胞自我死亡,研究這個有助於癌症的研究,故得了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他紮紮實實地研究終使他揚名海外。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同時,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前輩都看好這個天賦異稟的青年人。他從2001年開始被授予終身教職,再到終身正教授,已經是年少有為。直至在2007年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的教授稱號"終身講席教授"。執教前景可謂是一片光明。

普林斯頓大學為他提供本系最大的實驗室,還有著鉅額的科研資金。同時他又有著10次中標的美國國家資金,一些大公司還與他合作提供支持。他的妻子工作穩定,兒女生活快樂……

拒絕利誘,毅然歸國

面對如此優渥的生活科研條件,施一公他真的肯放棄一切回國嗎?"作出回國的決定,只用了一晚上。"當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找到他並希望他回國,"清華大學急需人才,希望一公回國。"當天晚上他就在電話裡取得了妻子的支持。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誠然美國為他提供了足夠優厚的科研條件與生活條件,如果一心只為自己科研事業發展的話,施一公理應留在普林斯頓這個科研聖地。甚至在未來拿到更高的科研榮譽也是唾手可得;最終他仍然視美國的優渥為無物,選擇了回國。

第二天就對陳希回答"願意"。這並不是他的玩笑之語,他迅速完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過渡,並向校長提出回國。雖然暑假與平時足有5個月可用,完全可以不用全職回國,而他卻認為,全職回國對普林斯頓的貢獻更大。

或許很多人認為他簡直是瘋的不可理喻,不少同事同行都稱他會後悔,會被國內的科研大染缸染得看不出顏色。施一公卻認為,他的意志足夠堅定,醜陋的潛規則根本無法改變他幾十年已經形成的人格和做事方式。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施一公這一舉動可以用"震驚"來形容。甚至他的回國可以帶動更多人歸國,領銜中國各個領域的科研工作,這一現象,還被媒體稱為"施一公效應。"

歸國以後,他工作廢寢忘食,每天工作到晚上兩三點,睡眠不足6小時,日日夜夜的工作顯得他很清瘦,卻依然有著滿腔熱血,為中國的科研和教育事業添柴加火。

然而網上卻有很多不好的風聲令他甚是心寒。有的人質疑他歸國目的不純,處於作秀,僅僅是為了"撈錢、撈人"。他坦言,歸國的想法是樸素的,他在國外生活數年,目睹了很多對中國人不公的現象,常常為此打抱不平,因此也堅定了回國的強烈願望。

而且他還發現了中國的科研和教育制度較國外的差距之處,並決心儘自己的努力,至少是為之作出點什麼才能無愧於此次歸國。"國外的行政是服務學術的,在國內,行政對學術的控制太多。"這一舉動卻動了不少人的"奶酪",也遭到了不少人的攻擊與質疑,說他的所作所為是別有用心。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施一公一心想要建造科研的"理想國",如果說僅僅是為了科研的話,清華大學的確不如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氛圍。然而他歸國的理想在於育人,推掉了很多的行政會議,更多地出現在給學生的講座面前,鍾情於科研,辛苦於為清華招攬人才。

行走在路上

施一公一直把想法付諸於實踐,為了改變國內高校科研與教育的現狀,2018年1月9日,他辭去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職位,開始籌建西湖大學。西湖大學

與其說是一所大學,更像是一個科學研究所,因為它是一所非盈利性的民辦大學,是以科研為目的。

他拒絕美國天價高薪,毅然回中國效力,卻被惡語中傷,令人寒心

終於,西湖大學正式設立,施一公擔任首任校長,在他幾年的辛苦努力之下,這所民辦研究型院校終於呈現在眾人眼前。也代表著著距離他理想的實現更進一步。

雖然對西湖大學眾說紛紜,但是西湖大學確確實實有新穎的改進。它招生員額少,說明治學嚴謹,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寧缺毋濫。借鑑了美國高校優良的部分,同時能夠結合中國的實際,這也是教育界的一個很好的探索。

施公在科研上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教育上為我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他,無愧於時代的巨人,第二個錢學森。在未來施又有何作為更是令人期待萬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