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買櫝還珠

【清風典歷】買櫝還珠


【譯文】

楚國有人要賣寶珠給鄭國人,用木蘭製成匣子,以高級香料薰香,匣子上點綴珠寶,裝飾紅色的美玉,堆集綠色的翡翠。鄭國人買了匣子,卻把裡面的珠子還給了楚國人。這稱得上善於賣匣子,談不上善於賣寶珠。

【小識】

本末倒置

韓非曾評價當時的各種學說,認為最有影響的還是儒家與墨家,“世之顯學,儒、墨也。”儒家自不用說,就墨家來看,其地位的確不容小覷。墨家的影響儘管很大,可是墨子的文章卻寫得“質木無文”,語言樸素單調,沒有什麼文采。楚王對此很是不解,有一次就問當時一位名叫田鳩的墨家人物,墨子的文章為何如此?於是田鳩便講了兩個故事,一個就是這個“買櫝還珠”,還有一個是“秦伯嫁女”:

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

秦伯嫁女時,讓晉國負責女兒的妝飾,反倒把陪嫁的媵妾打扮得特別漂亮。結果是,晉人看重陪嫁的媵妾卻輕視秦伯之女。這就是善於嫁妾而不善於嫁女,主次完全顛倒了。

楚人鬻珠不是嘲笑鄭人的不識珠寶,而是諷刺楚人的不分主次;同樣,秦伯嫁女也不是嘲笑晉人的不知貴賤,而是笑話秦伯的不辨輕重。田鳩用這兩個故事來說明:墨子的文章之所以不雄辯、不華麗,是因為他的文章核心是傳播先王的大道、評論聖人的言談,進而告訴今人該怎麼做。如果是文采斐然、辭藻華麗,就會使人過度關注文辭本身而忘了它經世致用的價值,從而“以文害用”。這就和買櫝還珠、秦伯嫁女一樣,都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田鳩的這個道理講得很好,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就是這樣偏離了根本的目的。

買櫝還珠、秦伯嫁女還暗含著一個意思,那就是對外在形式之美的反對。鄭人之所以會買櫝還珠,是因為匣子修飾得太精美;晉人之所以會貴妾輕女,也是因為媵妾妝飾得太漂亮。韓非是純粹的實用主義者,所以,他反對一切的虛浮無用,包括外在的文飾,更何況楚人、秦伯還用錯了對象。甚至,韓非連文章的詞采也予以反對,認為是華而不實乃至妨害實用,儘管他自己的文章寫得非常精彩。這就不免走入到了另一個極端。怎樣的文章才算好?固然要追求思想的典雅純正,可是也不能沒有了文采辭藻的形式之美。在“質”與“文”的關係問題上,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好:“質猶文也,文猶質也。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阿陽)

【清風典歷】買櫝還珠

山慈菇

山慈菇:乾燥的鱗莖,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氣微,味淡,有黏性。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治咽喉腫痛,瘰癧,癰疽,瘡腫,產後瘀滯。主產於貴州、四川等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