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在今天韓國首爾特別市松坡區三田渡這個地方,有一塊寫著大清皇帝功德碑的石碑。而這塊石碑,寫的不是韓文,而是中國的漢字,這塊石碑上面刻著“

大清皇帝功德碑”7個篆體漢字,碑文的內容是歌頌皇太極平定朝鮮並加以懷柔的“恩德”,這塊石碑現在是韓國的一級文物,受到重點保護。

但是韓國民間卻認為這是一塊恥辱碑,想砸了卻因為受到保護而不敢砸,這是怎麼回事呢?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公元1619年。爆發了,薩爾湖戰役,而這場戰役大大削弱了明朝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圈帶著的是女真族,也就是,清朝的前身,在公元1627年的時候,皇太極派兵攻打朝鮮,最終朝鮮戰敗,無奈只好講和,當時朝鮮和明朝有一定的藩屬關係,而且朝鮮是明朝的擁護者。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所以當時清軍為了能更快地打敗明朝,所以決定先攻打朝鮮,這樣就能削減天朝的力,隨後便爆發了“丙子之戰”而當時清太宗對朝鮮宣戰的,四項罪名是:朝鮮先汗歸天……無一人吊賀,窩藏毛文龍,招我逃民,偷我地方,助南朝兵馬,侵伐我國,愈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無奈之下,朝鮮最終向清軍求和,當時清軍也對朝鮮方面提出了許多要求,朝鮮也一一答應。但,有一條朝鮮卻無論如何沒有同意的,那就是清軍讓朝鮮永遠和明朝斷絕來往。最後,清軍,做出了退讓後來也簽訂了盟約。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經過丙子戰役之後,清軍徹底消除了後患之憂,而且從此,朝鮮就不能再堂堂正正地擁護明朝,清軍方面可謂是雙收,後來要求朝鮮參加對抗明朝的戰爭。朝鮮迫於壓力,只好聽從命令,與明朝兵戎相見。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公元1637年,皇太極要求朝鮮為他設立屬於自己的功德碑。後來吃唄,命名為,大清皇帝功德碑,背上有漢,蒙,滿三種文字,碑文的主要內容則是大肆讚揚了皇太極平定朝鮮的功績。

至於功德碑的大小跟碑上的內容,完全要按照皇太極的規定來,處於震懾朝鮮的目的,皇太極規定朝鮮國王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間來這塊石碑之前祭奠。朝鮮的官員在路過這塊石碑的時候,也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禮,以顯示出對大清的尊敬,這就是韓國“恥辱碑”的來歷。

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後,清軍勢力遠離了朝鮮半島。朝鮮方面這才宣佈不再向清軍供俸物品。後來清朝勢力被徹底毀滅之後,朝鮮開始了全面清除藩屬國遺存,推倒了大清皇帝功德碑。

而這塊碑也歷來被韓國人當作恥辱碑來看待。後來的幾十年間,此碑不斷被重新挖出,但都被重新埋入地下。直到後來韓國政府決定把慈悲做文化物質遺產保護起來,並圍繞此碑建立了公園,以此讓韓國人記住這份恥辱。

皇太極在韓國領土上留下的功德碑,珍貴文物為何屢遭韓國人破壞?

再後來,大清皇帝功德碑遭到韓國民族主義者的破壞。他們認為如此恥辱的碑不該被人每天看到而是應該徹底毀掉或者放到其他地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