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镜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我们已经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对着明晃晃的玻璃镜子梳妆打扮。

其实,玻璃镜是舶来之物,600多年前威尼斯人发明的。中国的镜子则要年代久远的多,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铜镜。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在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征战的女将军衣锦还家,端坐窗前,对着镜子梳妆打扮。这里的镜子,说的就是铜镜。

我国铜镜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铜镜的前世今生,一览其绝代风华。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清雍正围屏《十二美人图》之《裘装揽镜》故宫博物院藏


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诞生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面铜镜,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一面光平,一面饰七角星形纹饰,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齐家文化 七角星纹铜镜

商代铜镜多为圆形,形体小而薄,大多数是素镜,有纹饰的较少,纹饰用线条组成简单的图案,如叶脉纹,平行线纹等,无规范定型装饰。

由于当时铜料非常珍贵,铜镜诞生之初价格昂贵,是仅供高等贵族享用的奢侈品。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商朝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镜


战国时期:流行

战国时期是我国铜镜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无论是铜镜的铸造工艺,还是铸造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

铜镜制作打破了早期铜镜仅有圆形的格式,出现了方形镜;装饰工艺有了较大突破,出现了彩绘镜、错金银镜、镶嵌镜等应用新工艺制作的铜镜。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战国 兽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铜镜的纹饰呈现更为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凸弦纹、几何纹等简单纹饰,出现了龙纹、蟠螭纹、山字纹、兽纹以及四叶纹等丰富多彩的纹饰。

战国时期,铜镜的使用范围较前代有了明显的扩展,铜镜不再只是高等级贵族葬中都难得一见的珍宝,而逐渐成为贵族阶层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战国 四山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汉代:鼎盛

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鼎盛期。与前代相比,汉代铜镜制作更为精良,部分出土铜镜至今仍然光可鉴人。

西汉时期,开始在铜镜上铸上铭文。铭文内容也极为丰富,其铭文一般为吉祥语句,如家势富昌、宜子孙、大富贵、大吉祥等。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西汉 铭文镜 山东博物馆藏

铜镜纹饰内容也更为丰富,出现了四神博局镜、瑞兽镜、神兽镜、画像镜等新镜类,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故事都成为铜镜纹饰的新题材。

由于受当时求长生不老和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关羽人、四神、瑞兽等图案兴盛一时。铜镜成为“趋吉避凶”的工具,悬挂于门首或置于厅堂,用以镇宅辟邪。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东汉 四神博局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隋唐:繁荣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繁荣期。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盛唐气象”。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唐 海兽葡萄纹镜 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铜镜继承了前朝工艺,铸造精良,镜体大而厚重。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使得铜镜反光效果更好、焕彩动人,能更加清楚地用来照容。

唐以前铜镜多为圆形或方形,唐代开始流行花式镜,如八棱型、菱花形、荷花形等。融合了外来文化,唐镜的纹饰更加多样化,涵盖花鸟瑞兽、人物故事、佛道教题材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高级定制”的金银平脱镜、螺钿镜。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唐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在唐代,铜镜除了基本的照面和装饰作用以外,还常常被皇帝用来赏赐群臣、礼待外邦,商人携带铜镜传播异域……铜镜成为了赏赐馈赠的贵重物品。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唐 月宫镜 故宫博物院藏


宋元明清:衰落

自宋代起,中国铜镜整体质量开始降低。宋镜含锡量下降,不如唐镜美丽闪亮,形制也比较轻薄,铸镜技术不及唐代。

宋代出现了许多新镜形,如长方形、钟形、盾形,鼎炉形、鸡心形等。且纹饰题材丰富多彩,如花草、鸟兽、山水、楼台和人物故事等,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铜镜成为一种商品流入市场。从宋代开始,铜镜日益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宋 缠枝花纹铜镜 湖南省博物馆藏

元明以后,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但这时的铜镜多制作粗糙,通常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

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仿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仿制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糊不清,已无往日之风采。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明 十二生肖四神镜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也有不少仿古铜镜,乾隆皇帝是古铜镜收藏爱好者,内务府造办处生产的铜镜精致典雅,常配以镜座、镜套和镜盒,而一般民间制造则粗糙很多。

明末清初,玻璃镜子开始大量出现,铜镜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

穿越4000年历史,一览中国铜镜的绝代风华

▲清晚期 白檀木雕人物镜支 故宫博物院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铜镜端正的不仅是中国人的衣冠容貌,更是中华民族关乎“仁义礼智信”的文化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