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前幾天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的母親在孩子的陪同下到病房隨診。大姨在三個月前因“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高血壓病”在我科就診,冠狀動脈造影明確有嚴重的冠脈狹窄(巨大的右冠近中端狹窄90-95%),在溝通後對右冠狀動脈的狹窄植入支架一枚,術後恢復非常好,活動耐量明顯提高。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但是最近幾日,每天早晨起床後,就感頭暈,黑蒙(眼前發黑)、乏力。下午就如同常人無異。老人家問我們我的支架都做了,怎麼還有不舒服呢?我給他做了一份心電圖未見明顯異常。測血壓140/45mmHg。看來老人家的原因找到了,應該是血壓的問題:雖然收縮壓稍高,但是舒張壓太低了。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血壓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心臟的收縮、舒張交替進行,推動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循環系統內持續流動,為全身各器官提供養料。那麼收縮壓和舒張壓到底誰更加重要呢?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下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們對收縮壓及舒張壓認識過程。

多年以來,我們對舒張壓和收縮壓的認識呈現一種“鐘擺效應”。早在1960年,就有人提出來“單純舒張壓增高”、“單純收縮壓增高”、“混合型高血壓”的概念,並且當時廣泛認為僅有“舒張壓增高”是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

自從英國著名的“弗蘭明翰”研究公佈後,我們的認識又有了新的變化:認為收縮壓才是影響心血管預後的重要預測因素,直到2017年美國高血壓管理指南制定的ACC/AHA風險評估工具也沒有把舒張壓作為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似乎舒張壓真的不那麼重要了。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但是在日常中,我們還是習慣於測定收縮壓和舒張壓。那麼舒張壓到底重不重要呢?其實舒張壓較收縮壓對人體的影響較複雜,有人認為呈現出“J”型曲線,即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導致心血管的不良事件的發生。

那麼舒張壓過高,對心血管到底危害怎樣?舒張壓應該控制在什麼範圍?近期在國際最著名期刊新英格蘭雜誌上公佈了130多萬患者參與的大型研究,著重探討了收縮壓及舒張壓對心血管預後的影響。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想通過門診測定的“收縮壓”及“舒張壓”驗證對心血管預後的影響,實驗中採用的高血壓治療標準有2種方案“≥140/90mmHg”及“≥130/80mmHg”。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Alexander Flint醫學博士和同事分析了從2007年至2016年期間130多萬名成年門診病人的數據,並進行平均8年的隨訪,通過多因素迴歸分析確定舒張壓與收縮壓與心血管事件(MI、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的長期風險的相關性。

讓我們來看看結果

1、在8年的隨訪期間,觀察發現收縮壓與舒張壓都與心血管不良事件獨立相關。收縮壓的相關性略強於舒張壓。

2、舒張壓與高血壓呈J型的曲線關係,過高過低的血壓均可使心梗、缺血及出血的腦中風增加。當舒張壓在較低(≤68mmHg)或者較高 (≥80mmHg)時,較中間區域的風險(68~80mmHg)明顯增加,J型曲線的意義反而提示合併有冠心病及其他終末微循環損害的患者過低的降低舒張壓會帶來不良影響,對於正常人群,J 型曲線的意義不大。

3、無論收縮壓及舒張壓,血壓越高,心梗、出血性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風險越大,如收縮壓160mmHg時風險預測值為4.8%,收縮壓136mmHg ,風險預測值為1.9%,舒張壓為96mmHg時,風險預測為3.6%, 而舒張壓為81mmHg時,則風險預測值為1.9% 。

4、高血壓的治療靶點一定要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儘管收縮壓對預後的影響大,但並不能因此而忽略對舒張壓的管控。只有合理控制收縮壓及舒張壓,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中風、心臟病。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我們的三根冠狀動脈血管猶如三條水管子一樣趴在心臟的表面,同時垂直分出很多小的分支血管插到心肌裡面從而營養心肌及內膜,當我們的心臟收縮時,心肌就會短時間擠閉小血管,血流阻斷,當心髒舒張時,那些被心肌壓閉的營養血管開放,從而營養心肌,給心肌提供能量。所以當舒張壓過低,即使小血管開放,但是由於壓力低,我們很多重要的臟器就得不到有效的灌注,從而產生不良後果。

80%的人都不知道,收縮壓、舒張壓究竟誰更重要?

文初提到的大姨雖然冠狀動脈血管的嚴重狹窄經過支架改善了血供,但是患者的舒張壓過低,導致平均動脈壓低,從而影響了心、腦組織等重要臟器的灌注,患者出現頭暈,乏力,黑蒙、胸悶。我們把她的降壓藥物減量後,血壓上升到150-160/60-65mmHg後,患者症狀基本消失。

文 刁軍,王樂樂


覺得不錯,記得分享給更多的人!

大家好,我是刁軍醫生,希望我在這裡分享的所學所知可以為大家的健康提供幫助。更多精彩請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刁大夫心世界】,我會定期為大家分享一些醫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