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2018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34.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人;比2010年的228.03万人增加6.28万人,增长2.75%,年均增加0.78万人,增速0.34%。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九位,高于朔州市(178.12万人)、阳泉市(141.44万人)(见图1)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根据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市已婚育龄妇女人数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2)。受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减退和已婚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2018年,全市出生人口22513人,出生率为9.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1‰,较去年分别降低了0.63和0.92个千分点,增长速度趋缓,呈现出出生人口阶段性触顶现象(见图3)。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社会或国家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基本上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为计算标准。2018年,我市常住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7.57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50.18%;女性人口为116.7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49.82%。总人口性别比为100.70,低于全国(104.64)、全省(104.12)平均水平,偏离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102-107)。

在全市各县(市、区)人口总数中,城区常住总人口数最高,达50.08万人(见图4),人口出生率达11.78‰,人口自然增长率达9.14‰,创近十年新高(见图5)。人口自然增长率远远高于沁水县(4.75‰)、高平市(3.67‰)、泽州县(2.65‰)、陵川县(2.45‰)、阳城县(1.96‰)(见图6)。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晋城近10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

影响生育二孩意愿的几点消极因素:

(一)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减退,二孩生育意愿低于预期。全面两孩政策是继“单独两孩”政策之后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再次调整和完善。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段时期以来,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明显低于政策预期,新增二孩人口数明显低于生育意愿。一是大龄育龄妇女生育二孩意愿随时间推移递减。2016年,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一年,受年龄结构、身体素质等方面影响,大龄育龄妇女生育二孩多集中在政策调整后的一至三年内,随着时间推移,大龄育龄妇女生育二孩意愿将逐年递减。二是旺盛期育龄妇女自身生育意愿不强烈。大家再生育的意愿受生育观、价值观和其他社会压力(包括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就业压力和婚姻家庭压力)等影响大,较高的生育成本与高额的教育支出等因素导致的高养育成本,也使得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下降。

(二)产科和儿科医护资源紧缺。生育需求增长与医护专业人员短缺的供求矛盾突出,医院出现超负荷“住院接生”现象,产检人数多,排队时间长;产科床位不足,产后住院时间被弹性压缩。在流感高发期,儿科经常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生育“二孩”的心理负担。

(三)幼儿托育机构尚不完善。目前,0-3岁婴幼儿的照料主要是通过母亲兼职甚至全职照料或者是祖辈的照料支持,以及分散到昂贵的市场化托幼机构实现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突出,老年人承担幼儿照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3岁以下社会幼托机构又十分紧缺,生育“二孩”面临很大思想与社会障碍。

(四)家政服务市场良莠不齐。随着生育二孩政策的放开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家政服务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家政服务市场管理尚不完善,家政服务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家政服务纠纷也屡见报端,给需要服务的家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心理障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