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鱼洞水库——“高峡出平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兴水治水在我国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十二五”以前,巴中由于缺少大型骨干水库工程,致使遇旱成灾、遇洪则涝。治水兴邦、兴水惠民,修建大型水库,让“高峡出平湖”,成为380万巴中人民的美好愿望。本台重磅策划【鏖战·重大项目推进年】今晚我们走进红鱼洞水库。



巍巍大巴山,漫漫米仓道。穿越千年的回响,始终伴随着南江河的喜怒无常。从2009年开始争取项目,到2013年正式批准立项,再到2020年底将下闸蓄水。一路走来,红鱼洞水库建设的时间轴上洒满了奋进的汗水。那么全市首个大型水利工程红鱼洞水库的开工建设,对巴中发展意味着什么?又将带来哪些变化?

2013年11月19日,老区人民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市第一座大型综合水利工程——红鱼洞水库及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在这座库容1.67亿立方米的水库背后是老区几代人的渴望与期盼。

水润巴山,福泽民生。发源于川陕交界光雾山脚下的南江河,一路奔流向南,川流不息,而这条河流也是巴中人民的母亲河。沿河而居,临河而商,这条河见证着巴山儿女的兴旺繁荣。

陈廷侠从20年前就开始在上河街从事服装批发生意。这两天,随着春暖花开,他也是早早的进了一批衣服,希望能在换季的时候,多赚一点钱。

别看现在生意兴隆,可是在以前的这个时候,陈廷侠进货需要考虑再三。而6.28的洪涝灾害,更是让他记忆犹新。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古旱涝交替,十年九灾,十灾九洪。绵延500多公里的南江河,不仅直接影响着沿线乡镇30多万人,更关乎下游近40万巴城人民的安危。

兴水利、除水害。修建大型水库一直是巴山儿女的梦想。而在“十二五”以前,巴中仅有巴州化成、南江玉堂、平昌友谊3座已建成中型水库,缺少骨干水库工程。

梦想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巴山儿女从来不曾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中停下脚步。如何让“高峡出平湖”,让绿水润巴山,市委市政府一直在努力,从2009年开始,巴中集全市之力,擂响了争取重大水利项目的战鼓。

惟日孜孜,无敢逸豫。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屋建瓴,主动作为。也有专班工作人员的辛勤奔波。从2009年开始,工作人员几乎跑遍了所有涉及项目建设的单位,发改、水利、农业……只要是可能对项目争取有帮助的单位,他们一个也没落下,一天也没停着。

付出终有回报。短短5年时间,红鱼洞水库便完成了前期所有的工作,创造了大型水库建设审批最快,时间最短的记录。而 “红鱼洞速度”更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和快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月红鱼洞水库及灌区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7月水利部完成项目建议书技术审查和审批;

201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完成项目建议书委托评估;2012年2月完成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以及可研报告的编制、审查、评估;2013年10月完成国家发改委对可研报告的立项批复;

清波碧浪,婉转萦回。5年的前期工作,7年的开工建设。十余年里,有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有市委市政府亲力亲为,也有干部群众的倾心支持,更有建设者们的拼搏奋进。

2013年12月红鱼洞水库及灌区项目正式开工;

2015年6月红鱼洞水库大坝枢纽工程开工建设;

2016年10月红鱼洞水库库区截流阶段移民安置通过验收,导流隧洞通水过流,大坝成功截流;

2019年4月大坝填筑达到610米高程,达到百年一遇安全度汛标准;

2019年12月大坝填筑达到坝顶(652.8米高程),标志着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作为一个综合水利工程,红鱼洞水库不仅给沿岸群众带来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红利。

山洪咆哮,力若千钧,红鱼洞水库兀自伫立,任流水滔滔。从项目争取到开工建设,从移民搬迁到大坝封顶,历时8年,红鱼洞水库承载的老区人民水利梦想已经触手可得。

水库修建,可以除水害利民生,亦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红鱼洞水库的建设,不仅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屋建瓴,也有当地党委政府凝智聚力,更有建设者们的拼搏向前。

明晚请继续收看【鏖战·重大项目推进年】走进红鱼洞第二集:守匠心 提速度 攻坚克难建精品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