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高净值人群一般指资产净值在100万美元(人民币600万)以上的个人,根据《2018年胡润财富报告白皮书》的统计,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家庭资产在600万以上的家庭数量为362万,可投资资产在600万以上的家庭数量为126.7万。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而不久前,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发布了《中国私人银行2019》报告,该报告提到:截至2018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额为147万亿元人民币,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67万人。

而一系列数据显示,得益于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家仍是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主力。但时代已经在发生变化,经济趋稳发展,在新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2019年中国正迎来财富的大洗牌,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避险和持币观望情绪浓厚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高净值人群个人投资风向

伴随着国内经济环境和外部贸易摩擦复杂性的增加,高净值人士的避险和持币观望的心态越发浓厚,现金、存款、黄金和其他低波动资产对于高净值人士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加强。

有40%高净值人士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增持现金存款,这也是多年来资产配置首次回流现金存款;36%表示将增持银行理财,28%将增持保险类产品。而在希望减持的产品当中,股票依然排名第一,货币基金和非货币类公募基金分列二、三名。

出乎意料的是,黄金也成为高净值资产人群的重要选择之一。

地缘政治矛盾上升,以及贸易关系的不稳定,加强了对黄金储备的需求。另一方面, 2019年美国经济增速潜在放缓,美元贬值压力上升,黄金价格上涨的趋势已经形成。

这些都造成高净值人群对于黄金的青睐。

50 岁以上客户更注重财富保值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数据分析发现,50岁以上高净值人士的理财需求正由财富快速增长转向财富的稳健、保值,以及财富的有序传承,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2018年全年投资风险上升。债券违约、股权质押爆仓、商誉爆雷成为上市公司全年主线。保卫资产的路上,路窄坑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中国式返贫”!因此,高净值人士普遍对投资更加谨慎、对于风险更加敏感、对于投资回报的预期也相应降低。

所以他们更热衷于寻找财富投资的“安全岛”。

其次,高净值人士正不断调整对投资回报的长期预期,在预期上逐渐由追求高回报转为追求稳定的低回报。

自2016年官方提出“中国经济运行L型走势”的说法后,两年来,高净值人士对于由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带来资产价格变动走势有了更理性而科学的判断。资管新规的不断出台,也加深了他们对风险的认识。这些都让他们在投资上越来越趋向于保守和理性。

第三,高净值人士的理财目标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

相比2012年的调查,2018年高净值客户主要年龄段已经从40-49岁变为了50-59岁。50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对财富快速增值的渴望已没有那么强烈,反而对于财富保值的诉求则越来越大。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民营企业家更加注重风险隔离

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转型”成为了高净值人群主体——也就是企业家们关注的高频词。

对于他们来说,“转型”不是轻率地进入自己不熟悉的所谓“新兴”领域,而是把握现有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同时能够在新的环境下利用好现有的资源。

在个人和家庭财富管理方面,企业家们更注重做好风险的隔离与分散,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企业经营的风险向家庭财富传染。在企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公司治理、优化财务杠杆,避免过度举债和个人家庭资产的过度抵押。

第二,积极通过家族信托、保险等金融工具强化对于个人和家庭财富的保障,让企业和事业奋斗无后顾之忧。

在调研样本中,接近一半的客户表示正在或即将进行财富传承安排,已设立家族信托的客户比例接近10%,另有超过3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未来三年内积极考虑。

伴随着财富传承和综合财富规划需求的上升,客户对于税务、法律等专业服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即当财富达到一定的限度,拥有者们会更理性地思考财富的存续,这种一致性让中国的富豪们在理财上逐步靠近西方思维,这里面最明显的证据之一就是富豪们对黄金的持有比例——中国富豪持有的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日益靠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

中国大陆高净值人群超过100万,他们平时怎么理财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