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高淨值人群一般指資產淨值在100萬美元(人民幣600萬)以上的個人,根據《2018年胡潤財富報告白皮書》的統計,截止2017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家庭資產在600萬以上的家庭數量為362萬,可投資資產在600萬以上的家庭數量為126.7萬。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而不久前,建設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共同發佈了《中國私人銀行2019》報告,該報告提到: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為147萬億元人民幣,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

而一系列數據顯示,得益於近些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民營企業家仍是中國高淨值人群的主力。但時代已經在發生變化,經濟趨穩發展,在新的市場和監管環境下,2019年中國正迎來財富的大洗牌,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也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避險和持幣觀望情緒濃厚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高淨值人群個人投資風向

伴隨著國內經濟環境和外部貿易摩擦複雜性的增加,高淨值人士的避險和持幣觀望的心態越發濃厚,現金、存款、黃金和其他低波動資產對於高淨值人士的吸引力也進一步加強。

有40%高淨值人士表示將在未來一年增持現金存款,這也是多年來資產配置首次迴流現金存款;36%表示將增持銀行理財,28%將增持保險類產品。而在希望減持的產品當中,股票依然排名第一,貨幣基金和非貨幣類公募基金分列二、三名。

出乎意料的是,黃金也成為高淨值資產人群的重要選擇之一。

地緣政治矛盾上升,以及貿易關係的不穩定,加強了對黃金儲備的需求。另一方面, 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潛在放緩,美元貶值壓力上升,黃金價格上漲的趨勢已經形成。

這些都造成高淨值人群對於黃金的青睞。

50 歲以上客戶更注重財富保值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數據分析發現,50歲以上高淨值人士的理財需求正由財富快速增長轉向財富的穩健、保值,以及財富的有序傳承,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2018年全年投資風險上升。債券違約、股權質押爆倉、商譽爆雷成為上市公司全年主線。保衛資產的路上,路窄坑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中國式返貧”!因此,高淨值人士普遍對投資更加謹慎、對於風險更加敏感、對於投資回報的預期也相應降低。

所以他們更熱衷於尋找財富投資的“安全島”。

其次,高淨值人士正不斷調整對投資回報的長期預期,在預期上逐漸由追求高回報轉為追求穩定的低迴報。

自2016年官方提出“中國經濟運行L型走勢”的說法後,兩年來,高淨值人士對於由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帶來資產價格變動走勢有了更理性而科學的判斷。資管新規的不斷出臺,也加深了他們對風險的認識。這些都讓他們在投資上越來越趨向於保守和理性。

第三,高淨值人士的理財目標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

相比2012年的調查,2018年高淨值客戶主要年齡段已經從40-49歲變為了50-59歲。50歲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對財富快速增值的渴望已沒有那麼強烈,反而對於財富保值的訴求則越來越大。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民營企業家更加註重風險隔離

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下,“轉型”成為了高淨值人群主體——也就是企業家們關注的高頻詞。

對於他們來說,“轉型”不是輕率地進入自己不熟悉的所謂“新興”領域,而是把握現有資源,整合現有資源,同時能夠在新的環境下利用好現有的資源。

在個人和家庭財富管理方面,企業家們更注重做好風險的隔離與分散,主要包括兩方面:

第一,要在一定程度上防範企業經營的風險向家庭財富傳染。在企業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公司治理、優化財務槓桿,避免過度舉債和個人家庭資產的過度抵押。

第二,積極通過家族信託、保險等金融工具強化對於個人和家庭財富的保障,讓企業和事業奮鬥無後顧之憂。

在調研樣本中,接近一半的客戶表示正在或即將進行財富傳承安排,已設立家族信託的客戶比例接近10%,另有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未來三年內積極考慮。

伴隨著財富傳承和綜合財富規劃需求的上升,客戶對於稅務、法律等專業服務的熱情也空前高漲。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即當財富達到一定的限度,擁有者們會更理性地思考財富的存續,這種一致性讓中國的富豪們在理財上逐步靠近西方思維,這裡面最明顯的證據之一就是富豪們對黃金的持有比例——中國富豪持有的黃金佔總資產的比例逐年上升,日益靠近歐美髮達國家水平。

(部分內容來自於網絡)

中國大陸高淨值人群超過100萬,他們平時怎麼理財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