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1月26日—3月26日郑州—武汉风雨过后便是最美的晴空,“怪兽”打跑了便等来了美好的那一天……这是刘莹微信朋友圈的文字。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在郑州要注意身体,好好歇歇,我们在家都很好,不要担心。”“姐,你啥时候回家?我们想你了。”4月2日,父亲刘德胜和家人通过手机微信视频,看到了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的刘莹,心中百感交集。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今年只有26岁的刘莹家住都司镇刘洼村,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一名护士,也是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137名医护人员之一。1月26日,刘莹和首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第四医院,3月26日,时隔60天,在圆满结束各项支援任务后,平安抵达郑州,目前在郑州集中隔离地点进行隔离。“我知道前方战‘疫’很危险,才更要迎难而上,这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本职工作。”在与刘莹的通话中,她简单的三言两语十分有力量。疫情自发生以来,看着新闻报道里情况,刘莹心里就暗暗想,如果有机会也希望自己能够奉献出一份微薄的力量,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1月25日晚,一声令下,刘莹义不容辞请战援鄂,立即就退了隔天回家过年的车票,而距上一次回家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正月初二,刘莹和战友们踏上了去武汉的征程。以真情友善,回馈每一位患者。抵达武汉之后,经过短暂严格的岗前培训,她们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穿着笨重、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每天穿梭在医院走廊、病房中,为患者扎针、输液、提供帮助,面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为他们喂饭喂水、处理大小便,由于口音障碍,刘莹甚至还要与患者近距离交流。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刘莹告诉记者,由于医疗物资匮乏,防护服每隔四个小时就要更换一次,每次穿戴几乎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护服,她和队员们常常在工作之前,不敢喝水,不敢进食,轮流进行工作安排。穿上防护服一小会就浑身湿透,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上很快便出现了大量的雾气和汗珠,影响视线,为给患者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难度,全靠双手来触摸血管。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刘莹的耳朵被磨破了皮,脸上满面勒痕。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常常有因为心里紧张恐惧的患者,把气撒在医护人员的身上,遇到这些情况,刘莹总是不厌其烦的和患者聊天,疏解患者紧张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多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在特殊情况下,更要互相理解。”刘莹说。

每次有患者治愈出院,就是刘莹最开心的事。武汉一位71岁的阿姨出院时激动地哭了,“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河南医疗队,我爱你们。”出院后阿姨还委托女儿给河南医疗队写了一封感谢信,“河南医疗队中有一群可爱的小姑娘和小伙子,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产生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河南医疗队很棒,对我的帮助很多,感谢你们。”刘莹告诉记者,尽管来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眼前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害怕家人知道来武汉支援会担心,不敢告诉家人,刚去武汉的前几天,每天下班回到住处,根本不会打开手机看,不敢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信息。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左一:刘莹


在刘莹去武汉的几天之后,家人还是通过了其他渠道得知了这个消息,而此时,刘莹的父亲刘德胜作为刘洼村的小组组长,已然在村口的执勤点坚守了许多天。自都司镇疫情防控工作动员会召开后,他就立即投入到刘洼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每天走访入户排查、去卡点值守。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要向姐学习,我也要和爸爸一起,我这就去村里报名。”今年读高三的弟弟刘旺在知道刘莹去武汉之后,立即请愿,和父亲一起坚守在刘洼村的防控卡点,直到线上学习开始,刘旺才不得不离开执勤岗位。“我相信父亲一定会支持我的,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直以来都把责任放在首位,想到和家人在不同的岗位并肩作战,一点都不会害怕了。”刘莹说。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刘莹的妈妈高红惠一直红着眼眶。回忆起家人在一线工作,眼中难掩担心之情,不常看电视的高红惠在疫情期间,每天收看新闻,看着新闻上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常常不由自主的就留下了眼泪,所以在党员自愿捐款活动中,就提议刘德胜要多捐些钱。刘莹和她的家人在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生命和希望。正如她朋友圈的日记,“怪兽”打跑了,便等来了美好的那一天,一起迎接美好的春天吧。

感动!南阳邓州姑娘武汉抗“疫”,家人村口战“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