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2010年11月11日,英國倫敦班布里奇拍賣會正緊張有序的進行,拍賣開展過半時,誰都沒料到, 拍前一件並不是特別起眼的中國瓷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將整場拍賣推向高潮。

這件瓷器拍前估價80萬-120萬英鎊,那麼,愛玩兒瓷也久經拍場的你,不妨大開腦洞來猜猜,它究竟飆到何等價位呢?不妨先告訴大家寶物落槌時發生的兩大神奇事件:一是拍賣師的槌子當場碎掉;二是拍行大BOSS聽聞此鉅額成交後,當場暈掉,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好了,在這就不賣乖了,這件造就拍場驚奇和驚嚇的寶寶就是它 ↓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乾隆 粉彩鏤空“吉慶有餘”轉心瓶

沒錯,寶瓶本身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粉彩!鏤空!轉心!乾隆牌兒!5.541億元天價落槌兒!此價位不僅對那家拍賣行來說,是為歷年成交最貴,也刷新了有史以來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品拍賣紀錄。當然,乾隆出品轉心瓶,除開這樣刺激型案例,著名瓷器鑑賞家翟建民先生,在一次訪問中談到到印象最深的一場拍賣會時,對轉心瓶也是感慨頗豐。來看看他是怎麼看的: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那是1999年倫敦佳士得的一場拍賣會,當時一件乾隆粉彩轉心瓶是為瓷器專場亮點,這件寶瓶來自蘇格蘭的一個城堡,據城堡主人說從十九世紀開始,這件轉心瓶就已經在他們家裡了。

這件轉心瓶高63公分,也是當時全世界流通領域最大的一個轉心瓶。當時藏家想著能賣出100萬-200萬港幣就可以了,最後卻拍出幾千萬高價。

翟建民先生還談到,因為一次國家級特殊場合,倫敦皇家藝術品博物館通過佳士得找到寶瓶主人,想展出這件轉心瓶,最後考慮到寶瓶舉世珍罕,博物館竟然給這件轉心瓶上了3個億的保險!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為什麼乾隆牌轉心瓶能拍出天價5.5億?倫敦皇家藝術博物館為了展出它不惜花3億保險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感謝我們的乾隆帝!

話說乾隆爺對於瓷器是出了名的熱愛,並熱衷創新。為此專門在景德鎮設立“督陶官”一職。當時景德鎮御窯場為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型不斷迎合乾隆喜好,因此奇巧之物層出不窮。

再加上乾隆以前的康、雍兩朝,社會上沒有形成崇尚奢靡富麗的審美時尚;乾隆以後,又沒有這樣雄厚的燒造資金和技術力量,所以康雍乾三代御窯瓷器中,乾隆朝獨以登峰造極的藝術獨領風騷,尤以大件粉彩、鏤空、轉心、轉頸器最具代表。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熱播的大型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裡面,演員週一圍探訪符望閣一期中,看到“真假門”和“雙面鍾”時,也不由得感慨當時乾隆的奇思妙想。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其實雙面鐘不是當時國外進貢的,而是乾隆命造辦處打造,可以看出,我們的乾隆爺,也是相喜歡用一些重複雙面的、鏤空的元素,去創造設計一些有機巧的東西。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也是這種匠心獨運,造就了稀世罕有的轉心瓶。據《乾隆記事文件》中記載: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皇帝傳旨,命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唐英,“燒造鬥龍舟打(角力)鬥人旋轉瓶一件”。

在當時瓷器都以靜態之美的大環境中,做一件可以“動”的瓷器,敢問當時除了乾隆爺,誰還有這樣的腦洞和創意?來看看寶瓶旋轉起來, 多讓人目不暇接和美豔無比: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在這插播一句“轉心”瓶概念吧:是指中心部位能轉動的瓶子,由外瓶和內瓶套在一起組成,內瓶繪有精美圖案,外瓶鏤雕出各種花紋和圖案,能夠透視瓶子內部。當內瓶轉動時,其畫面彷彿能活動一般,十分精巧有趣。



轉心瓶之貴,還貴在它之設計巧奪天工,而且極費工料。每一部件尺寸需經精心計算,反覆燒製,並在所有部件燒造成功後組合而成,除此之外,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也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少許變形便會前功盡棄。

據乾隆十八年《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傳旨……江西燒造門龍舟、燈觸人旋轉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按慣例,燒製一件轉心瓶需費時十八個月,將近一年半時間,御窯廠曾先後燒造幾次轉心瓶,總量也不過數十件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天蘭地開光鏤空粉彩轉心瓶及內部結構示意圖

乾隆御窯製作轉心瓶的代價十分巨大,往往是“百裡挑一”,僅專供宮廷,取悅皇家之用。無怪乎許之衡在其名作《飲流齋說瓷》中記載,“瓶之腹玲瓏剔透,瓶內更有一瓶兼能轉動,若是者,名曰‘轉心’,乃內府珍賞殊品也”。我們再放大其內部結構圖看看: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如此鬼斧神工神乎技矣 誰敢不服?

當然雖說“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繁複的工藝背後,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連“土豪”乾隆爺都覺其工藝太過奢華,成本巨大,在唐英的奏摺上批覆“

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還叮囑唐英逢年過節燒幾個就好

轉心瓶是唐英在乾隆督陶期間研究成功的,唐英逝世後終因製作難度大而停燒,光緒朝雖有仿製,但都無法企及乾隆的水平,後朝仿製多以失敗告終。並且即使已實現5G魔鬼速度和各種人工智能的今天,轉心瓶在技術上的難度,依然沒有被攻破。

所以,如開篇兩例,乾隆轉心瓶本就屬神品一樣的存在,而且高級限定,不可複製,市場每出現一件,必然會引起強烈轟動。

值得驚喜的是,今秋北京保利就帶來了一件乾隆轉心瓶重磅,是名“月月報喜”雙龍耳轉心瓶。想必關注秋拍的藏友們都已經注意到了,這件轉心瓶可是首次在大陸市場亮相!除此外,它還有哪些說道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清乾隆 御製洋彩加金鏤雕團螭紋開光

內繪「月月報喜」雙龍耳轉心瓶

H 38.1cm

這件轉心瓶最初為成對存世,最初可追溯至法國Maurin博士舊藏,後於1987年3月由法國巴黎Tajan公司首次公開拍售,藏家寶蓄近10年,後由紐約佳士得,1996年3月拍賣,再次出現於公眾視野,此時仍是成對傳世。

直至2011年6月,此對其中單隻亮相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後由上海龍美術館納入雅蓄。本次這件轉心瓶為近23年後再現拍賣市場,是成對中另一例傳世。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紐約佳士得,1996年3月28日,編號418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寶瓶見於出版詳細頁面

最後我們也來看看寶瓶構成和細節: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整瓶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其中配以內膽;外壁通體以洋彩繪制紋飾。轉心瓶上部為口頸部,撇口,束頸,下外撇;口沿、頸部正中弦紋、及頸足處皆有加金,口沿下繪如意雲一週,頸外飾以胭脂紅料彩繪卷草紋為地,洋彩纏枝寶相花,兩側貼塑魑龍耳,雕琢細膩生動,施褐彩為地,上描金勾勒。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本瓶腹部洋黃地之上牡丹紋以粉紅、藕荷二色為主,柔美富麗,得自清初六大家之一惲壽平(1633-1690年)所創花卉畫派。綜上紋飾之琳琅設色、檸檬黃彩地,皆為數十載前,西洋傳教士傳入宮廷方得。

整體紋飾以色彩明度、飽和度高的明黃、粉紅、果綠、深藍的組合,清新明快、豔而不俗。融合了同時代洛可可藝術的法國宮廷色彩。至今觀賞亦頗為時尚。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轉心瓶中部通體繪飾黃地洋彩纏枝西番蓮花,中部飾四幅圓形開光褐彩加金鏤雕團螭紋,施彩敷色妍麗華美。

內膽中通景繪製十二隻喜鵲,象徵“喜事臨門”,因自古用十二時辰計時,喜鵲十二隻則寓“時時報喜”,一年有十二月,亦可稱“月月報喜”。所繪喜鵲身姿各異,飛鳴、行、止各自期間。


曾拍出5.5億的轉心瓶——連乾隆都嫌太貴身價幾億的國寶


而轉心瓶的魅力,當然還在於“轉“,這一千迴百轉裡,是破靜為動之美,是爐火純青之功,是乾隆鼎盛王朝海納百川之絕妙呈現,也是拍場上頂級藏家們巔峰較量的精彩所在。那麼今秋它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豔呢?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