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个敬畏”》张志鹏

《浅谈“三个敬畏”》张志鹏

  看了电影《中国机长》,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发生在2018年5月14日川航一架飞机上惊心动魄的一幕,赞美了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中国飞行员队伍。影片临近结尾时,著名演员张涵予扮演的机长一口气讲出“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给每一位观影者莫大的启迪。

  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生命值得敬畏无可厚非,因此也就有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说法。但是,总有极少数人不懂得珍惜生命,把生命视作儿戏,生命在这些人的心中变得一文不值。如果说小孩子从高楼上往下“跳”、向外“飞”,是年龄小、不懂事,受到了网络游戏的影响,那么有的成年人因为一点很小的事,便动不动就以生命相搏,又是何故?仔细想来,人的生命不是私有财产,并非个人专利。从出生降临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人的生命不只是属于自己,也属于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在家庭里,你有孝顺赡养生你养你父母和抚养教育子女茁壮成长的义务;在学校里,你有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对得起老师教育的责任;步入社会,你有报效国家、积极奉献,让社会变得更和谐的使命。如果仅仅把生命看作私有财产,肆意挥霍、处置,那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固然可贵,但绝不能轻易地以失去生命为代价。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我们不主张无谓的牺牲,我们鼓励生命价值的升华与体现。焦裕禄,我们认可;孔繁森,我们认可;千千万万英烈,我们认可。他们都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正义与自由才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值!

  人活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职责。一生中,能不能做到履职尽责,是对我们最基本的考验。不同的人、不同的岗位都有着不同的职责:家长对子女的养育和教育职责,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职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医生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的职责,工人安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职责,农民做好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的职责,官员一心为民谋幸福的职责,群众服从管理共建和谐社会的职责......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职责的人,只存在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懂不会可以去学。而当下却有一种现象:一些人对自己分内的职责不去认真对待,动不动便以不会为挡箭牌,更有甚者还会堂而皇之推卸职责。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人偏偏还总是得到重视和宠爱。反之,那些勤于履职尽责的人则只能是干——干——干,并不断因为履职中的失误和不足遭到批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了现实;能者多劳,成了口头禅;唯独多劳多得成了一句空谈。长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不想还好,一想可怕至极。

《浅谈“三个敬畏”》张志鹏

  再来说说敬畏规章。我们的身边有许多规章:住的小区物业有管理规章,行走在路上有交通规章,上班工作时更是有考勤、学习、开会等各种规章。规章的设立,本意是为了约束所有人,让一切事情做起来有序不乱。如果制定的规章只在一部分人身上起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试想一下,制定考勤制度的人要求员工上下班守时,可本人却对考勤置若罔闻,从不签到,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何服众?一些手握权力的执法者纠正别人违章头头是道,而自己却无所约束、肆意妄为,让人怎么看?可能有的人觉得以上都是小事,无所谓,然而不要忘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列宁忘带通行证,结果认真的卫兵就不放行,列宁不仅不恼怒,反而表扬了卫兵。这如何不叫人敬佩?我国老一辈领导人,倡导公私分明,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而赢得了人民的尊重与爱戴,带动了一个国家的浩然正气。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披露了飞机起飞前的一系列繁琐程序,机组人员有条不紊,严格按照要求逐项进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厌烦,才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反观现在,有多少交通事故不是由于不守规章所致?有多少安全事故不是因为规章形同虚设而引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各地都要求人们戴口罩、减少外出、凭证件出入通行,可是总有个别人将这一规定置若罔闻,不听劝阻,我行我素,这是什么样的行为?血淋淋的教训,为什么总是唤不醒一些人的认识与良知,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让我们认认真真从小事做起,为了自己,也为了所有人,敬畏规章,敬畏职责,敬畏生命,共建和谐社会,共建美好家园!

 

=======================    

作 者 简 介: 张志鹏,男,生于1971年8月,河北邯郸肥乡人,医学教育工作者,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作品散见于《邯郸晚报》《邯郸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媒体!

《浅谈“三个敬畏”》张志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